北大就“一本线录推荐生”答问 批状元热
新浪教育(微博)讯 北大招办负责人(以下简称北)日前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有关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问:有媒体说,北大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是北大招生的“重磅炸弹”,那能否说此次政策
新浪教育(微博)讯 北大招办负责人(以下简称北)日前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有关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问:有媒体说,北大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是北大招生的“重磅炸弹”,那能否说此次政策调整是北京大学在高招政策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此次调整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北大:首先要明确两点:第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北大自主选拔录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教育部自主选拔录取政策范围内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制度,回归到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源头和本质上来。2003年教育部开始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最初的要点有几条:一是范围不能太大,不能对高考(微博)形成冲击;二是要选拔一批有潜质、特点突出的学生;三是不以高考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达到基本条件可以通过面试录取。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因素的限制,后来的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逐渐背离了这一初衷,走上了和高考重合,甚至演变成“小高考”的道路。现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的内容和当初的制度设计方向是一致的,当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我们希望把偏离的列车重新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第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高考选拔录取整体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来,高考在推动教育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也要看到,现行高考制度仍然存在考试内容和形式单一、模式僵化、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因此,必须要明确高考一要坚持、二要改革的基本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国特色高考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可以被看做是其中的一“类”和一“元”,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来选拔录取拔尖创新人才,是高考统一选拔录取制度的重要补充,符合《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北大就率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新模式。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不能认为这次就是重大突破。
教育是强调高度稳定的领域,必须给受教育者和社会以稳定的预期,不能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突破,否则极易引起混乱和无所适从。尽管“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具体实施方案上每年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但根本方向和路径是统一明确的,那就是与中学携手合作,努力克服“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弊端,逐步探索以长期的过程性评价代替偶然的一次性评价,以综合的多元评价代替单一的一元评价,引导推动中学积极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为更多具有不同特点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新模式。
问:北京大学给予获“实名推荐”面试合格的学生降至当地一本线的优惠政策,这是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请问出台这一政策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
北大:降分不应当是关注的重点,这会导致对政策的误读。如果把自主选拔录取仅仅理解为降多少分录取,将会失去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意义,并将其引入死胡同。原因很简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不是卖白菜,谁的价格低,谁的白菜就好。自主选拔录取的真谛,应当是选拔到“两个适合”的优秀学生:你的特点适合高校的培养目标,同时,高校的培养特色也适合你的未来发展。就像两个人组成家庭,总要相互适合才能相伴一生,不能搞“拉郎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面、千校一面,毫无特色。此次北大给予获得“中学校长实名制”面试合格学生降至当地一本线优惠政策的目的,是想明白无误地传递一个信息:高考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和唯一的,当你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之后,关键是看你的综合素质如何,有没有突出的特点,志向是不是远大,是否具备发展潜能,有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等。对于人才培养来说,这些因素比高考分数更为重要和根本得多。必须看到,随着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方式的逐步推行,高考分数的重要性已经被抬高到空前的程度,甚至可以像商品一样被交换。分数高如“状元”者俨然若聚光灯下之明星,分数低者则一无是处。这恰恰和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当世界一流大学把统一入学成绩仅作参考指标之一,甚至把我们的“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的时候,我们却在推出一个又一个“状元榜”,把高考分数作为选拔录取的唯一标准;当世界一流大学早已认识到“招生的根本目标不是挑选高中成绩最优秀者,而是选拔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优秀人才”(前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语)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按照教育考试院提供的高考成绩一分一分地“录生”,在如何甄别最优秀的人才方面还缺乏起码的和真正有效的经验和方法。长此以往,我们怎么能选拔到适合高校和学科专业的学生?各门学科专业真正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涌现?在真正急需和系统全面的科学门类中,我们将来凭什么样的人才去和世界其他民族展开竞争?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当高考“指挥棒”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发生根本变革的时候,高校应当也可以在自主选拔录取的框架内,适当改变一下“指挥棒”的方向,逐步打破“分数崇拜”的窠臼,让基础教育脱离应试培训的藩篱,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发展他们各具特点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这一点我们早在三年前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时候就看的非常清楚,但为了稳妥起见,到今年条件基本成熟的时候才推行。(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