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之风猛刮数年后 名校主动缩招传递了什么(3)
汪华英:就像原来只有供销社供盐,那我吃盐必须去他那儿。但是现在,所有的超市都有盐,而且有海盐、精盐、加碘盐等。现在老百姓都见得多了,国外的大学也进来展示,让老百姓看看他的大学有多好。在这个过程中,人
汪华英:就像原来只有供销社供盐,那我吃盐必须去他那儿。但是现在,所有的超市都有盐,而且有海盐、精盐、加碘盐等。现在老百姓都见得多了,国外的大学也进来展示,让老百姓看看他的大学有多好。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选择就多了。经过这么一分流,高考人数就相对下降了,这是对我们高等教育的一个促进。
王德峰:课堂小一些,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就多一些,同时考试的要求会更高,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小链接·
还没“瘦身”的,开始“保持体重”
目前,尽管像复旦大学那样明显实施“缩招”计划的高校不多,但诸如“与往年持平”、“继续保持稳定”的表述已在一些名校的招生计划中频繁出现。在“教育资源摊薄”、“人才质量缩水”等诟病中,不少高校开始试图稳定自身的招生规模。
2003年以来,北京大学本部的本科招生计划均为2650人。该校招生办公室强调,“北京大学坚持走本科生精英教育之路”。
2011年,清华大学的全国招生规模为3360人,与往年持平。
最近5年来,南开大学的招生人数一直保持在3100人左右。
2009年以来的3年里,南京大学招生计划稳定在3600人。
中国科技大学根据“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谨慎地走回“小而精”的道路。该校前些年的本科招生计划为1860人,最近3年均为1800人,实际录取人数有时略低于计划数。
2004~2009年的6年里,厦门大学(微博)每年招收5000名本科生。2010、2011年,招生计划减少了250人。
此外,在压缩本科招生计划的同时,也有一些名牌高校减少甚至取消了专科、高职的招生。而许多高校在一度大幅扩招研究生后,宣布要控制研究生教育规模,调整结构。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