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扩招之风猛刮数年后 名校主动缩招传递了什么(2)

时间:2011-09-28 14:00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1902年,当校园里的橡树达到4890棵“饱和”时,创办人莱斯立下一个规定:无论到何时,学校里的学生不许超过4890人。100多年过去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经济如何发展,莱斯大学的学生总是少于橡树。一树成材,百树成

  1902年,当校园里的橡树达到4890棵“饱和”时,创办人莱斯立下一个规定:无论到何时,学校里的学生不许超过4890人。100多年过去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经济如何发展,莱斯大学的学生总是少于橡树。一树成材,百树成柴,学生与教师的比率始终低于10:1,精英教育保证了学术水平,使莱斯大学享有了“美国南部哈佛”的美称。这所学生比树少的美国大学的做法,值得国内高校反思。

  (北极)

  ■将办学理念由“大而全”转向“强而壮”

  主动缩招,至少发出了一个积极信号:将办学理念由“大而全”转向“强而壮”。这值得国内不少高校扪心“三问”:

  一问“我是谁”——找准位置。现在国内高校办学模式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办世界一流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等关键词,被不少高校简单组合为其发展目标。因此,高校完全有必要对自身发展历史、发展特色、办学规模等进行梳理,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避免盲目攀高或趋同办学。

  二问“我要干什么”——把握自身要求。过分追求大而全,是当前高校建设中的一个通病。文史类高校设计算机专业,理工类高校设艺术表演专业,地质学校开办法学专业,医学院搞起了文秘专业……目标似乎只有一个:跑步向多科性甚至综合性大学迈进。由此带来的是,发展战略朝令夕改,学科建设随时调整,校园建设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治校办学往往是追着“热点”走,甚至是跟着感觉走。如此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自然堪忧。

  三问“我能干什么”——办出特色。今后高校竞争力拼的是内涵质量,学校特色就像企业的招牌产品。创建于1967年的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在校生仅8500人,只有7个学院,规模并不大,但该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在全美数一数二,谁能否认它一流大学的地位?如果国内高校还一味停留在盲目增加专业和扩招上,将来恐怕有被淘汰的危险。

  (徐娟)

  ■更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录取人数由最初的32万人攀升至2010年的657万人,三十余年中,有机会享受大学生活的青年增长了20多倍。不过,我们还应关注另一个数据,全国参与高考的适龄青年在2008年达到峰值的1050万人之后,已经连续两年减少,并在去年跌破了千万。

  在资源没有相应扩张的前提下,盲目扩招会摊薄每位学生身上的师资、设备、锻炼机会等,人才的培养质量难免会打折扣。民间所谓“大学生眼高手低”、“不如以前值钱”,以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大学“扩招”难辞其咎。

  一方面是应届生人数减少,另一方面是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复旦大学的“缩招”决定可谓适逢其时——高校通过对自身教学资源的客观评估,制定更为合理的招生计划,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荆烽)

  ·网言网语·

  南桥:最近这些年,我们眼睁睁看着高等教育“大白菜化”。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我们生产队第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很风光的事情,需要庆贺。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并未使“知识分子”自身的地位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被人从羡慕的对象变成了“叫兽”、“砖家”。

  任应红:高考是相对降温了。但大家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温度还没有降下来,特别是在我们这个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的省份。上大学是容易了,但上好大学的竞争依然存在。

  且吟且行且唱:当农村家庭的孩子寒窗十年,突然发现邻居家早几年考上大学的学长四处寻觅工作而不得的时候,他会犹豫是不是还应该参加高考。

  于龙飞:超乎寻常的大量新生涌入校园,不仅使教学设备明显不足,教师人数也明显不足,这必然造成对学生管理上的欠缺,思想教育不到位。大学扩招是教育上的冒进行为。社会现在不需要,将来也不需要把大部分中学生送入大学学习。(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