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三代人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4)
第三是不急功近利,不放弃理想。也就是将短期目标与长远打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我看来,高考这个“龙门”不得不跳,这个天大的机遇必须充分利用好;只有利用好,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我童年
第三是不急功近利,不放弃理想。也就是将短期目标与长远打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我看来,高考这个“龙门”不得不跳,这个天大的机遇必须充分利用好;只有利用好,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我童年和少年时的很多兴趣爱好并没有因准备高考和高考成功而放弃,这些兴趣爱好在我成年后得以增容和升级,丰富着我的生活,推动着我的事业,滋养着我的况味,充实着我的梦想。
第四是家长不问,老师不管。这不等于说家长和老师不关心考生,而是确实要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当时家长和老师对我是比较宽容的,而有的同学的家长则目标过高、管教过严,结果适得其反。
我就是这样听着音乐、读着闲书考上大学的。填写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年高校文科招生填报指南上的第一所大学的第一个系的第一个专业——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并且如愿以偿。北大中文系文八三班,人才济济,群星闪耀,光是各省文科状元就有十几位,毕业后成为知名人士的也不在少数,用我班同学、现北大著名教授孔庆东的话说,这个班在近三十年中国高教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王文涛:我的2011
我是天津南开中学的一名高三毕业生,刚刚经过高考,心里可谓五味杂陈。记得曾在去年夏天读过七堇年写的这样的句子:青春的意义绝不在于炼狱般的高三,却一定要这炼狱般的高三锻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诠释。如同一把最锋利的剑,唯有最滚烫的炉温和最惨烈的淬火才能铸就。夏至甫至,回想过去的一年,七堇年的话未免有些夸张。高三确是一场硬仗,但你可以选择:你可以戏谑地藐视它,可以严肃的与它对峙,可以像一个睥睨天下的英雄,挥鞭舞剑,把高三作为一个并不强大的对手,作为继续行军的垫脚石——选择权在你,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
静下来想想,自己只不过是每年千军万马中的一个无名小兵,一个人扛着枪,背着锅,计算着水壶里的水还能支撑多少时日。人上一万,无边无沿,更何况这泱泱高考大军!或许当一种渺小感能够不时光临我们内心的时候,我们的压力和痛苦就能小一些。
角色转换之间,我们是否还有另外一些身份?
我们是爸妈的儿女,他们的希望所寄;我们是老师的学生,三年里他们的汗水不能白流;我们是别人口中“某某他们家孩子”,每一次月考成绩都有可能被当作别人饭间的谈资——更重要的,我们是自己未来人生的赌注——如果你愿意把高三比作一场豪赌。即使你只是军队里的无名小卒,你都不能停下来。一如令人眼花缭乱但却是好看的霓虹整夜整夜地将这个城市照得通亮,高速公路上的车川流不止,把窗外的风景撕碎后向后无情地抛开——你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失败。
这是个大时代。
高考不是成功人生的充要条件,但你我都不能否认它的重要性。即使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创业浪潮方兴未艾,投机致富这个词的贬义色彩日趋消散,炒作包装可能会让一个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人一夜间名利双收,但高考始终是让一个人获得深造权利和社会进一步认可的基本途径。六月份全民高考,警车、公交待命,工地、汽车哑声,志愿者在考点外为考生和家长送来绿豆汤……这阵势,你说高考不重要?反正我不信。
1983年高考的父亲语气中颇带遗憾地对我说,如果当初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多些父母的指导,多些老师的帮助,可能他就不会低估那三十分,可能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更美好的光景。如今时光流转,轮到我面对自己的高考,十二年寒窗辛苦,总该有个了结。我们是生活在蜜罐儿中的一代,父母无微不至,老师面面俱到,大量信息以不及掩耳之势铺天盖地而来,一对一的估分填报指导价格虽高到离谱,却依然门庭若市——父亲的遗憾在我这里或许不会重演,这个时代待我们不薄,这是实在话。
高考那两天过得异常平静,本以为会是惊天动地,本以为从小就爱紧张的我拿笔的手会抖到不听使唤,本以为……这些都是考前的“本以为”。现实讽刺地回敬给我一出波澜不惊的默剧。初夏的天空湛蓝得一如梦境,阳光飞扬跋扈地炙烤着大地,气温刚好让人的额头出一层薄汗——一切像是过去的,令人无法回忆起的,六月的某个艳阳天一样。考试考的就是平常的积累吧,超常发挥可遇不可求,一切顺顺利利就好。(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