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问答

时间:2011-03-04 13: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相关新闻: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1、我省为什么要在2011年实行普通高考改革?  (1)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

  相关新闻: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

  1、我省为什么要在2011年实行普通高考改革?
  (1)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的需要
  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即从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大量消耗维持的数量扩张和外延式发展向依靠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转变。与此相对应,教育发展的重心要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培养出大量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这要求高考考试标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素质转变、录取标准要由选拔单一类型的人才向选拔多种多样的人才转变。
  (2)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
  目前我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这为高考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社会需求多元化使得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单一的选拔模式很难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多样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学生个体差异更大,单一的选拔模式会扼杀多样化人才的发展空间。因此,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已显得十分紧迫。
  (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直接动因
  我省于2008年秋季全面实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三年之后(即2011年),我省将迎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后的首次高考。《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要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逐步推进,必然要求高考进行相应改革。
  2、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高考是一件涉及面广、牵动千家万户的大事,是我省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省高招委、省教育厅对2011年高考方案的研制和出台高度重视,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基本原则,立足我省实际,做了大量的工作。整个研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前期考察论证阶段
  2008年8月,省教育厅就委托省高招办开始对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着手研究。省高招办专程赴全国部分实施高中新课标高考省(区、市),如宁夏、广东、福建、天津等省(区、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多套方案,经反复比较和权衡,初步形成我省2011年高考方案的讨论稿。此后,我们又多次组织召开不同层次人员参加讨论会,广泛听取全省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普通高中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中期草拟修订阶段
  11月下旬,省高招办根据考察调研结果和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组织草拟《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在省高招办主任办公会上进行了研究。12月,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对《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或建议。2009年3月,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文件精神,省教育厅召开新课程实验会议,原则确定了《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印发给全省11个设区市教育局,广泛征求意见。
  (3)后期呈报审核阶段
  2009年6月,省高招办对《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再次修正并报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领导小组审定。12月,省教育厅赴教育部就我省2011年高考改革方案进行专题汇报。2010年4月,根据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指示精神,立足我省实际,形成了《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修改稿)。5月,省教育厅召开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专题会议,省教育厅有关处室、直属单位、部分高职院校和普通中学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认为,省高招办提交的修改稿基本成熟,原则可行。6月初,省委教育工委召开2010年第七次会议,会议原则同意《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修改稿)》并要求将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体现了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积极稳妥的基本思路。(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