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没有“偏才”“怪才”也是教育的遗憾

时间:2011-02-16 12:08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应当老老实实说,目前的确没有评价“奇才”的标准,也缺乏选拔“奇才”的社会环境,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和魄力,而并非没有值得名校关注的可造就之材。(据《北京晨报》)  从报上看到北大招办负责人首次回应公众对

  应当老老实实说,目前的确没有评价“奇才”的标准,也缺乏选拔“奇才”的社会环境,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和魄力,而并非没有值得名校关注的可造就之材。(据《北京晨报》)

  从报上看到北大招办负责人首次回应公众对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的质疑。这位负责人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偏才’、‘怪才’不是中学教育的目标。”这个回答有一定的道理。

  我不主张用“偏才”、“怪才”命名有特殊禀赋的中学生。很多学生,不偏不怪,他们有些学科学习比较吃力,但某个学科则极为轻松,甚至有超常的能力(或可称之为“奇才”),可惜的是他们往往被高考制度挡在大学门外,失去了深造的机会。无论对个人前途,还是对需要创新力的社会,都是很大的损失。教育界应当正视这种现象的存在,寻找解决方法,而不能以一句“必须追求全面发展”推脱。

  基础教育的任务的确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没有疑问。但究竟应当如何理解这个“全面发展”?应试教育笼罩下的中学教育,是追求门门考高分,是要把人培养成考试机器。北大招生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特别提到“进入21世纪,不能再用一个世纪以前的‘偏才’、‘怪才’标准去培养今天的学生”。可是不知为什么,我觉得,目前找不到所谓“一个世纪以前的‘偏才’、‘怪才’”,可能也是教育的一种遗憾。

  应当老老实实说,目前的确没有评价“奇才”的标准,也缺乏选拔“奇才”的社会环境,也没有那样的能力和魄力,而并非没有值得名校关注的可造就之材。吴非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