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大历经三年终获筹建 3月1日正式开学
南方科技大学“筹”字何时能去掉 ●外界有评论者认为,南方科大遭遇制度障碍,注定“只打雷不下雨”,但朱清时则认为,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地方政府,对南方科大已经很“照顾”,而先行先试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
南方科技大学“筹”字何时能去掉
●外界有评论者认为,南方科大遭遇制度障碍,注定“只打雷不下雨”,但朱清时则认为,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地方政府,对南方科大已经很“照顾”,而先行先试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随着“准生证”的到来,朱清时昨天表示,对另外30多名学生的考核将在春节前后进行,考核内容包括业务知识的考核、心理测试和面试三部分,为期两天。“除非有特别优秀的孩子,否则我们首次招生的规模还是按照原计划,控制在50人左右。”
●历经三年,南方科技大学的教师、宿舍、食堂和课程计划等都已到位,万事俱备,只等开学。
面对越来越多的人对南方科大“只打雷不下雨”的质疑或担忧,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决定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去年12月8日,南方科大正式宣布启动自主招生;12月15日,正式公布招生简章;12月18日,南方科大招生咨询会吸引上千学生和家长;12月19日,南方科大低调组织首批16名考生进行复试。
也许,从这样一场“轰动”的自主招生开始,决意要做高教改革先行者的南方科大已经难以回头。但峰回路转,12月24日,教育部正式下发批文,批准南方科大筹建。
昨日,在终于有了“准生证”后,朱清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已有批文,但近期招生工作不会有太大变化,仍会把首次招生的规模控制在50人左右,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考核,并最终被录取的孩子们有望在今年3月1日正式开学。
“只有招生了,试验才真正启动”
10岁的山东男孩苏刘溢,住在南方科大30平方米的宿舍里,陪伴他的有母亲和负责辅导他自学的老师。
作为全国最小的考生,苏刘溢在去年高考中考了566分,一举成名。更让人关注的是,他没有选择同样给他抛去橄榄枝的山东大学或其他大学,而是南下深圳,成为南方科大的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学生。3个多月来,苏刘溢一边在校内老师的辅导下自学课程,一边在等待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其他49名同学。
与7岁上初中、8岁升高中、10岁考大学的苏刘溢相比,南方科大也想用“跳级”的方式去实现“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建亚洲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梦想,但显然困难重重。
筹备3年,上任校长1年多的朱清时经历了引进师资、启动校区建设等难关后,终于在去年9月27日等到了教育部的专家投票,批准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筹备。
但没想到,南方科大要正式招生,还需要再等待。因为根据1986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设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批程序,一般分为审批筹建和审批正式建校招生两个阶段。而要获得正式建校招生资格,还得满足在校生计划规模、图书藏量等“硬性指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至5年。”
就在朱清时泄气的时候,教育部开出绿灯,允许南方科大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招生。但就在与中国科技大学商量,计划从报考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落选的苗子里挑选生源的时候,南方科大又被告知:联合招收的学生,必须是中国科技大学学籍。
“对南方科大来说,只有招生了,试验才能真正启动。”朱清时不否认消息传来时自己像又掉到坑里,因为“如果我们变成了中科大在深圳的培训点,那么改革试验的意义就会变得很小”。
外界有评论者认为,南方科大遭遇制度障碍,注定“只打雷不下雨”,但朱清时则认为,不管是教育部还是地方政府,对南方科大已经很“照顾”,而先行先试必须有人承担责任。“看准这次改革于国于民都有好处,我们就应当勇敢地走出这一步,如果不行,回头再重干,责任是自己的。”
“这里是深圳,机场建了好多年,直到第一架飞机要起航了,机场建设才获批;地铁也是建了很久才获批。”朱清时感慨,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改革就不能只靠等批复。“要改革的话,就意味着你做的事和既有规则不吻合,如果要等上级批复,就等于要上级为你承担责任,所以如果要批准的话,(上级)压力比我们大得多。”(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