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高招分数女高男低性别歧视还是弱势补偿

时间:2012-07-14 16:11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今年,不少高校在某些专业招生时对女生分数要求比男生高,此举体现了性别歧视还是弱势补偿,没有经过科学考证,甚至不够公开透明的差别待遇,能否体现设计者良好初衷——  高招分数“一头沉” “女高男低”是

  今年,不少高校在某些专业招生时对女生分数要求比男生高,此举体现了性别歧视还是弱势补偿,没有经过科学考证,甚至不够公开透明的差别待遇,能否体现设计者良好初衷——

  高招分数“一头沉” “女高男低”是善意?

  漫画作者 李法明

  2012年高招工作尚未结束,有关高招是否公平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焦点集中在录取分数线的男女分数有别以及限制男女比例。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微博)首次在提前批小语种录取时,北京地区文科的男生分数线为601分,女生分数线为614分。南京师范大学(微博)广播电视编导男生最低录取线509分,女生518分。还有媒体报道,各高校在粤提前录取一本院校第一志愿投档分数线,其中多个院校分男女划线,女生线最多高于男生44分。

  其实,关于高招某些专业男女有别的做法,并不是肇始于今年,2005年,媒体首次曝光北京大学(微博)外国语学院小语种专业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的多年“潜规则”。

  高校某些专业录取分数线男女有别,触动了人们的敏感神经。此举体现了性别歧视还是弱势补偿,没有经过科学考证,甚至不够公开透明的差别待遇,真的能体现设计者良好初衷么?

  性别歧视还是弱势补偿

  孩子尚在读高一的家长(微博)卢辛行忧心地对记者讲到,“现在是一些报考小语种等专业的优秀女孩失去机会,英语、中文等文科专业也有女生占绝大多数的现象,以后是否也要限制这些专业的性别比?我的女儿高考(微博)时会不会遭遇这种不公?”

  在记者采访中,秉持这一观点的人占了大多数,认为小语种等专业分数男女有别涉及性别歧视,是在制造不公。

  近日,我国第一个以媒介与性别平等为关注领域的民间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发表文章《好反是错?——从高校分性别划线看男权布局》,指出“限招女生没有合理依据,不过是人为歧视”,“高校招生是竞争性体制,但这是人与人的竞争,不是男与女的竞争。限招女生却将焦点主观集中在性别,通过人为操作挑起性别竞争,又扮演倾向于男性的裁判,这是制造性别冲突,不利于两性和谐。”

  7月9日,长期关注性别平等的公益人士吕频向教育部申请信息公开,询问2012年的高考招生中教育部批准了哪些高校的哪些专业可以限制男女生录取比例?依据是什么?

  曾代理多起反歧视诉讼的公益律师黄溢智指出,依据中国加入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我国的教育法,高考招生中的性别限制属于国家应该消除的歧视性做法。高校招生应坚持公正原则,分数线不应该基于性别予以区分。对于高校的此类招生行为,作为行政管理机关的教育部应该负起监管责任。

  与涉及性格别歧视观点相反的,为此举叫好,认为“弱势补偿”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有学者指出,对于教育弱势群体来说,仅仅强调平等对待、机会均等并不能完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额外地进行一些“弱势补偿”。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饱含制度善意。坚持“性别分析”,践行弱势补偿原则,和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并不矛盾。一方面,招生机构要进一步提高“男女有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坚持程序正义;另一方面,公众应摘掉“有色眼镜”,对分数线“男低女高”进行理性解读。

  

  一头倾斜的调节杠杆

  谈到高校为何在女生占优势的专业上青睐男生,北京一所外国语大学的老师对记者表示,自己所带班级,每届男生只有寥寥数位,但是在找工作时比女生容易得多,在外交工作人员、翻译等岗位用人单位更青睐男生。

  事实的确如此。近几年,一些高校男女比例失调严重,有些外语外贸类高校的女生比例远超男生,甚至有些班级出现“清一色”的局面。不过,女生多的专业,女生却没有凸显过多的就业优势。(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