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深大“最牛校长”:教改不是校长独战(2)
为什么要坚持,这不仅是在挽回日益疏远的师生关系,而且有这个信箱就等于增加了几万双眼睛观察深大,让我知道些真实的情况,还让我对学生的遣词造句基础水平有所了解。这不很好吗? 深大“CEO” 大学无官,改革后我
为什么要坚持,这不仅是在挽回日益疏远的师生关系,而且有这个信箱就等于增加了几万双眼睛观察深大,让我知道些真实的情况,还让我对学生的遣词造句基础水平有所了解。这不很好吗?
深大“CEO”
大学无官,改革后我就是深圳大学的一级管理职员,CEO不好当,但自问尽心尽力,胆子比较大,不怕非议,每次制定政策都是对事不对人,问心无愧
深圳大学创办于1983年,而章必功在第二年就从北京远赴深大任教。从此扎根深大,与深大可谓“荣辱与共”。
在2005年上任校长一职前,章必功历任深大夜大学专科主任、中文系主任助理、副主任、党办主任、宣传部长、副校长。廿年经历,使章必功对中国大学教育存在问题的认识也日益清晰。
在章必功看来,中国现代大学教育最需要突破的就是官本位浓厚、人事制度老化和计划经济严重。
2005年,章必功就任校长不久就提出了《深圳大学人事改革方案》,最终该方案以80%的高票在教代会获得通过。
2010年方案实施即日起,深圳大学所有教职员工不再具有传统意义的国家干部身份,所有人分属教师、管理和技术岗位,凭合约和学校发生关系,年度考评不合格需解聘,聘期考核不合格不续聘;所有的学院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都是教授,不是干部不是官;担任党政职务者不能进学术委员会,实行教授治校等等。
“大学无官,改革后我就是深圳大学的一级管理职员,相当于CEO,不是什么正厅级。”章必功说,“我从不把自己当作一个官,我就是一个老师,现在还在讲台上讲课。”
针对大学普遍存在的行政人员“话事”的情况,章必功搞了两个委员会: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和财经工作教授委员会,分别由9位没有行政职务的“布衣教授”组成,这18个人,基本上决定了深圳大学谁可以调进来,谁不可以;谁的实验室可以得到100万,谁的可以得到200万。
章必功用实际行动印证上任之初那句雄心勃勃的话:如果允许自编自导,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深圳的舞台上跳一支人事改革的舞蹈给全国高校看。
然而,章必功也很清楚。“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要分清楚现阶段哪些是可以说又可以做的;哪些是可以说的却还不能做的,对于可以说的一定要尽量说,但说了不一定做得到,却也要尽力去做。”
南方日报:2009年,深大通过《深圳大学人事改革方案》引人瞩目,在业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一些措施在当时可以说是十分超前,目前这样一个改革实施得如何?
章必功:现在进展很顺利,只有1名教师因为本身(犯错)而被解聘,其他的都按预期中实施。比如老师上课要接受学生网上测评,老师评职称、岗位竞争等,第一份材料就是这个学生打分,这个分数被转化为老师在学院里的授课排名,实行一票否决制;人事工作教授委员会现在已经发展到13人,两年一换,轮流坐庄,过去要是想走关系,只要搞定校长就可以了,但现在至少得搞定7个人以上,难度和成本都大了很多。所以,教师的尊严感得到了很大提升。
南方日报:这个改革在全国高校中走得很前,也很稳,几乎没有太大的非议,您觉得当中有什么经验值得推广吗?
章必功:现阶段的教育改革不能太激进。因此,我们必须把什么可以说、什么可以做分得很清楚。比方说,推动“大学无官”,但也只能是在校园里把院长、系主任做成“教师岗位”,把校长当成CEO;出了校门,院长还是“正处”,校长还是“正厅”。不是说我愿不愿意摘掉“官帽子”,而是它是体制内客观存在的。有的改革是可以说却不能做的,但我们起码是尽力了。
南方日报:如果让您给您这7年的“职业生涯”打分,您怎么评价?
章必功(笑):CEO不好当。但自问尽心尽力,胆子比较大,不怕非议。每次制定政策都是对事不对人,问心无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伤害了一些同志,或者说不合一些同志的想法,只能是请他们谅解。(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