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大学校长频繁换帅 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7)
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进入“985”,称为“985”二期院校。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1999年的7所院校,经常自豪地称为“985”第一批院校。 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
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进入“985”,称为“985”二期院校。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1999年的7所院校,经常自豪地称为“985”第一批院校。
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211”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这样,两类学校的数量最终确定为39所和112所。
二期院校出现的背景是,2004年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985工程”二期。此前,虽然各校启动时间不同,但一期工程均为3年。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在2004年至2007年的二期建设中: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使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在“985”高校内部亦有不同定位。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明确为世界一流大学外,1999年的7所高校最初被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其后的一批大学被定位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当然,这种定位也不仅以进入“985工程”名单时间而定。比如中国人民大学虽然进入名单较晚,也按照中央领导讲话精神,定位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在2010年建校60年时,则明确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500亿打造一流大学
根据初衷可以看到,“985工程”的实质是确定一批基础比较好的高校,由中央、部委、地方等出资建设。所以建设“985”高校大都通过高校、教育部、省政府、相关部委等多方签署共建协议的方式推进。
2001年11月20日,财政部、教育部下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明确“行动计划”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专项资金、部门配套资金以及其他自筹资金。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包括“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等特殊专项的支出”,即“985工程”。
其中,中央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不能用于各单位的日常支出。其他资金则可根据学校“985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安排。
在最初确定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3年内中央为两所学校各拨专款18亿元。它们也是仅有的两所不需要与地方合作共建的“985”大学,从而显示出其在中国教育界和政府定位中的独特地位。
其后7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则在正常教育经费外,由中央、地方在3年内向每所学校各投入10亿元左右经费。如中国科技大学,就由教育部、安徽省和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均摊,每家各3亿元。哈工大、北航等还从国防科工局获得了资金。
后来随着“985”高校增多,教育部对各校定位不同,中央投入也有区别。这样,地方拨款就成为了重要因素。比如在地方财政实力强的广东和山东,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在各获得教育部3亿元拨款外,分别从省政府获得9亿、5亿元。在西北的甘肃,兰州大学在“985”二期也从教育部获得3亿元,从省政府获得1.5亿元。
“985工程”经费可以用在高校建设的各个方面。比如根据兰州大学信息,4.5亿元中用于兰大第一、第二医院建设资金各1000万元。
根据各校的相关信息,“985工程”二期投入一般不低于一期。这样,在为期6年的两个“985工程”已实施期内,中央及地方投入有望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此外,因为“985”高校均为“211工程”大学,因此还会获得“211工程”拨款。
需要一提的是,在二期实施期间,部分地方和部委退出了合作。特别是在确定有部委参与后,一些地方政府不再出资。但目前各校至少保持了“教育部 1”的模式。
2010年3月16至17日,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联合召开“985工程”二期验收大会。这标志着“985”二期结束。(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