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门槛”从未放松 异地高考面临四大拦路虎(3)
在调研过程中,王烽发现很多争论都是在立场和理念层面上,并没有具体数据支撑 地方政府在利用户籍手段回避问题解决的同时,对放开户籍限制允许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影响并没有具体的调研数据作为支持。 中国社科
在调研过程中,王烽发现很多争论都是在立场和理念层面上,并没有具体数据支撑
地方政府在利用户籍手段回避问题解决的同时,对放开户籍限制允许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影响并没有具体的调研数据作为支持。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曲相霏表示,她所获知的信息是,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认为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不仅不大可能放开,还可能会越来越紧”。
北京市教委的表态,遵循着这座城市近来频繁提出的人口调控思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提前十年突破了此前确定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1800万人的目标。
于是,非京籍考生在北京中高考的问题已然纳入到人口调控的政策框架中。
在调研过程中,王烽发现很多争论都是在立场和理念层面上,并没有具体数据支撑。
“开多大口子才会对地方的资源以及人口控制产生影响?各地需要把政策变动带来的人口和资源压力作出数据调研。”王烽说,但以往的外来人口登记更多是为了加强管理,而不是为提供服务做依据,结果导致外来人口的信息残缺不全。
比如,北京目前高中阶段的非京户籍学生不到1万人,其中高三的学生有多少?最终有多少会参加高考、让他们在北京高考,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恐怕有关方面对这些问题并不清楚。
以教育资源短缺为例。在北京,虽然非京户籍常住学龄人口在北京上小学的增长明显,但当地户籍学龄人口总数却呈下降趋势,此消彼涨之下,难以得出教育资源短缺的结论。
受制于高考改革落地
消除高考地域歧视的呼声由来已久。熊丙奇认为,高考改革方案不落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难以出台
消除高考地域歧视的呼声由来已久。熊丙奇认为,高考改革方案不落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难以出台。
在高考改革调研16个专题中,“是否恢复统一高考”也是其中之一。
李奇认为:“高考只是综合考察、择优录取的一个观测点和一种测评手段,以此而论,我赞成恢复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这有利于不同省份和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有利于自身的纵向比较,有利于360度问责,更有利于保障命题的质量。”
“但恢复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与其他三项改革是不能脱离的,一是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包括课程的结构、难度及其考核方法,二是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在录取决策中,高考成绩仍然应该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高中课程的结构和难度就应该成为相关的考量因素,在此方面,高校应该享有自主权,也有责任在考前具体明示所有的考量因素,三是加分政策以及其他与社会公平有关的招生录取政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对法治周末记者这样说。
熊丙奇则设计了另一种路径:推行统一测试基础之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是打破目前高考改革僵局,也是推进异地高考的有效途径。
具体路径有二:
一是“联考 自主招生”。考生参加高校联考之后,以联考成绩自主申请高校,高校独立进行录取,被高校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按照这种操作,没有集中录取,也就不存在按户籍报名的限制。
二是“高考 自主招生”。在各地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大学自主提出申请的分数要求,考生可自主进行申请,大学自主进行录取,不再由地方教育考试部门负责投档,由于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学不可能按所谓的招生计划定额录取,因此,传统的招生计划分配制打破,高校获得充分的自主权。
■链接
教育平权行动
“我是外地人嘛,和本地人不一样,我们孩子高考就不能在北京考。”来自河南的王洋(化名)无奈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他常住北京,儿子从小学便在北京读书,初中就读于北师大附中。(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