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高校打响“掐尖”战 政策戴“紧箍咒”
报考门槛降低,高中生报名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扩大,使高校自主招生正成为另一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小高考”。CFP供图 解散联考、“寒门牌”、“个性计划”、教育部收紧招生计划、高校加大优惠幅度、名校推出联
报考门槛降低,高中生报名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扩大,使高校自主招生正成为另一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小高考”。CFP供图
解散联考、“寒门牌”、“个性计划”、教育部收紧招生计划、高校加大优惠幅度、名校推出联考……2003年开始的自主招生,从没像今年这样话题繁多。
自主招生,这项本是为体现高校自主权、为高考制度进行补充的政策,俨然已成教育部、高校、中学、考生之间一场从冬天持续到春天的博弈。本周末,北大和清华的保送生测试将同期上演,清华“领军计划”也将同期面试。
宽松政策将全部消失
自主招生政策戴上“紧箍咒”
今年10月,“教育部酝酿拆散自主招生联考”的传言见诸媒体,一时间,诞生于2006年,今年达到高潮的自主招生联考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2006年,北京邮电大学(微博)、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微博)和北京科技大学率先祭出自主招生联考。2010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也分别联合名校组成“清华系”和“北大系”两大联考阵营。今年,不仅“清华系”和“北大系”同时扩军,北京理工大学也组建起“理工系”联考。结盟高校几乎占据了全国拥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的半壁江山。
推出联考的高校,大都强调“一次考试,多校承认”,以减轻学生赶考负担,但多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俨然“小高考”,更让公众担心高校结盟是为了“垄断优秀生源”。
上月,教育部在沉默了一个月后,终于回应了这句传言,在部署明年自主招生工作时,教育部要求试点高校继续探索自主考核与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多元化评价、多样化选拔录取模式,确保择优和公平公正。
虽然没有叫停自主招生联考,但明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却给名校戴上了“紧箍咒”。
教育部曾在2009年取消了生源良好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超5%”的限制,并准许自主招生试点满三年的“985”工程高校对特别优秀考生不设高考成绩下限。目前,清华和北大的自主招生比例均已超过5%,今年高考,本市仅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认定的考生就已超过两千人,这也被不少考生和家长视为破坏公平。
明年,这些宽松政策将全部消失,教育部不仅重申“5%”的限制,而且首次为高校自主选拔候选人数设置了“原则控制在自主招生录取计划数的120%,最高不超过200%”的上限。以控制名校自主招生候选人认定数量的扩大趋势。
中学校长受重视
“领军计划”直接面试
中学校长,前所未有的受到名校的“尊重”。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最早把“中学校长”放到“风口浪尖”的自主招生政策,今年更多的高校也选择这一方式,“没有谁比中学校长更熟悉中学的优秀学生”成为共同的理由。
清华大学明年首次在部分中学实施自主选拔“领军计划”,首次尝试准许候选者免于笔试,直接面试。目前,全国共有221所中学获得“领军计划”推荐资格,其中北京有19所中学入选,共可向清华推荐26人。
中国人民大学也推出“校长直通车计划”,全国共有103所中学具备“校长直通车计划”推荐资格,共可推荐110名学生。其中,北京有9所学校,共可推荐14人。
仅北大和清华的两个推荐制就有超过150所中学相同,相同的学校多是各地的名校,以北京为例,本市有16所中学的校长可同时向清华和北大推荐优秀学生,而其中101中学、北师大二附中、人大附中、民大附中、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师大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清华附中等9所学校更是可同时向北大、清华、人大三高校推荐优秀生。
虽然尽量淡化“掐尖”,但学业成绩仍然是各中学向两校推荐学生的重要指标。“不按成绩说话,很难找出服众的办法,除非哪个学生某一方面特别出色。”一位获得推荐资格的校长直言不讳。业内人士表示,每所中学的推荐名额有限,按学业成绩推荐可以确保命中率。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