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自主招生带来的负担

时间:2011-12-15 15: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高校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走到今天,招生形式的多样性已蔓延到更多的院校。随着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工作的展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高校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走到今天,招生形式的多样性已蔓延到更多的院校。随着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工作的展开,自主招生再次成为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关注的焦点。今年的自主招生有什么新变化?自主招生利弊何在?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自主招生院校?本报记者走进中学校园,听到了来自老师、学生及家长的不同声音。

2012高校自主招生知多少?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入选考生须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加分。也就是说,自主招生是正常的高考招生的一个辅助手段,同样参加高考,只是多加分。高校在实施自主招生时,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如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学科竞赛获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而且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申请时,可采取学生个人申请和中学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主招生看重学生的个性,故试题格式风格与高考有较大区别,笔试没有统一的命题大纲,主要考察学生对高三学年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面试主要考察个人基本情况、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以及道德判断和情感价值观等。

今年,各高校通过不同的办法向农村地区倾斜。如清华等四校联合开展的“自强计划”让每个国家贫困县的中学有推选优秀毕业生资格;人大的“圆梦计划”让全国50所贫困地区的中学推选成绩优秀且“三代内无大学生”的候选人;北大在自主招生简章中明确,2012年北京大学将在自主选拔录取的初审、复试和确定候选人等环节提高农村户籍考生入选比例(不低于20%),对国家明确的重点农村扶贫开发地区可给予重点扶持等。

有人说,历经近十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走进了“计划”时代,越来越推崇“个性”。最早的是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随后,清华大学推出专招特优生的“A计划”和专招寒门子弟的“B计划”,2012年该校又推出招全才的“卓越计划”、招专才的“拔尖计划”及面向国家级贫困县生源的“自强计划”。还有人大的“校长直通车计划”、“圆梦计划”,以及北师大专门择优选拔学科兴趣生,特别是针对有意在哲学和天文学学科领域不断攀登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攀登计划”,为基础理科和人文学科选拔特长生的“星光计划”,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享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师表计划”等。2012年光这四所名校的“个性计划”竟多达9个。另外,2012年的普通自主招生政策中的加分优惠还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高校自主招生利弊几何?

高校自主招生设计的初衷是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和渠道,体现高考多样标准的评价取向,使高校能够把那些学有所长、某个方面很有特长或综合素质很全面的优秀学生选拔上来。从过去的“一考定终身”到如今的“学生可自荐”,自主招生对于高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确实具有积极作用。

谈到自主招生的“利”与“弊”,新华中学特长级部主任赵焱对记者说:“它的利在于,自主招生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是指相当水平的高校联合命题或者是高校自主命题,体现了不同高校的招考能力要求;面试更是突出高校的个性化需求标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能力的展示平台和直接了解高校的机会,使高校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加全面的、理性的双向选择,避免在高考时仅拿分数报志愿,‘够哪上哪’的思想——既受分数制约,又怕分数浪费的现象。”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最近对该院533名本科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那些通过保送、自主招生渠道招收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更加浓厚。这些学生表示对数学学科兴趣“非常强”和“较强”的占到了75.4%,普通学生则是55.4%。

赵焱分析说:“自主招生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由于自主招生考试没有统一的考纲和标准,使学生备考无从着手,被迫忙于备考,增加了学业负担。而且报考时间跨度过长,每年持续的时间从11月开始,跨年度到来年的3月,拖的时间太长,学生心神稳定不下来,不少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坦言,报考、赶考、面试等整个过程投入的精力、体力、财力等负担过重,感觉非常累。而且对中学的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另外,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也局限于部分高水平大学,参与的学生仍属少数。对没有取得预期目标的学生,容易造成心理落差,情绪失落,影响即将到来的高考。”(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