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花甲状元”的北漂生活(3)
有人质疑李文超去大学旁听课程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他感到很是不平:“教室里有那么多空位,许多学生逃课。我不去学习,才是浪费资源。” 还有人说他自私,忘记了自己是一位父亲、一位丈夫。而他则认为一起生活了几
有人质疑李文超去大学旁听课程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他感到很是不平:“教室里有那么多空位,许多学生逃课。我不去学习,才是浪费资源。”
还有人说他自私,忘记了自己是一位父亲、一位丈夫。而他则认为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妻子徐长红是他心灵上的知音,真正理解他,并能够从他的身上获取力量。徐长红说,在李文超的带动下,她也越来越爱读书看报,不仅后补了高中课程,48岁时还拿下了省党校的经济管理学文凭。两个儿子则说:“父亲不是温水里的鱼,是长江里的鱼。”
对于他人的不解,李文超还有着这样的解读:“是因为没有透过现象去研究本质。只有了解了我的人生经历,才能理解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是‘自然而然的存在’。”
李文超生于重庆丰都县的一座高山顶上。他不断强调着父亲李明星、妈妈秦晓兰的名字。“这是我生命的起源,也是我学习的动力。”虽然父母都是农民,但是“要读书、要良心、要勤奋”的告诫伴随了李文超的成长。似乎是很自然的,成绩好成为他从小的骄傲。高考落榜后,他做过代课教师、铁路工人、通讯员、机关干部。其间,因有文化而产生的自豪感一直伴随着他。别人搓麻将、打扑克的时间,他几乎都在读书,那是他最能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世界。此间,他还戏剧性地经历过“十四死一生”:大炼钢铁时腿不慎被砸伤,差点截肢;得了致命的恶疾,竟靠自己挺了过来;蹬着三轮车外出买冰箱,被一辆车撞飞了……他说,这让他对生死多了些参悟和思考。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59岁之后的选择是顺其自然的。在他看来,死过多少回了,有一张能睡觉的床就很好,他珍惜的,唯有精神世界的丰足。“每次听课,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消失了,我经历着思想的交锋,驰骋在没有边际的思想世界。”
曾经和他一起上课的清华大学国学院博士后方鳞对他表示理解,形容他是“精神贵族”。但更多人认为,误解他很容易,真正理解他很难。
不过这个自认活得惬意的老头不太在乎。“学习是我的生存方式,现在是,以后也会是。”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