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69岁“花甲状元”的北漂生活(2)

时间:2011-12-02 14:08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2004年7月,李文超从贵州师大毕业时,成绩已由原来的最后一名上升到了全班第19另类北漂。 很多人觉得,大学毕业了,李文超就会停止折腾,回家安享晚年。李文超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的求学之路刚刚开始,想接着读

  2004年7月,李文超从贵州师大毕业时,成绩已由原来的最后一名上升到了全班第19另类北漂。

  很多人觉得,大学毕业了,李文超就会停止折腾,回家安享晚年。李文超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的求学之路刚刚开始,想接着读硕士。于是,他一边旁听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一边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5年中,他考了5次,最好的一次考了313分,两门专业课都超过了分数线20多分,但因英语成绩太低没被录取。 

  不过,他自认在这5年里收获颇丰,学校规定研究生的必修课有10门,选修课有2门,他一共旁听了24门。 

  2010年,李文超又作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决定——进京“读博”。 

  他给北京多所高校的招生部门写信,希望成为博士课程的旁听生。大部分信都石沉大海,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回复了他,劝说他在贵州老家学习清华大学的远程课程。 

  李文超不喜欢那样的方式,“没有交流感、对话感”。与家人商量后,他决定只身一人进京,闯一闯传说中开放自由的清华、北大课堂。 

  登上北上的火车,挥手告别送行的妻子,27个小时之后,他抵达北京。从西客站赶往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清华,他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这个让他憧憬多年的地方。之后,他手提肩背地打听到了距清华不远处有一个30元一晚的地下室,住下时已是深夜。 

  第二天一大早,手持事先从就读清华的同乡那里搞到的课程表,他第一次踏进了清华的课堂。让他沮丧的是,这门课的教授拒绝了他,希望他能到教务部门进行旁听生的正式注册。他只好走出教室,在门外站了很久。 

  第二次听课的经历让他备受鼓舞,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当代著名哲学史家陈来见到班里这名大龄旁听生时,高兴地把他介绍给同学们:“这位老人家精神不错,这么大年纪还来求学……”

  很快,李文超不仅熟悉了文史类课程集中的教三、教六,清华园里的建筑他也能如数家珍:“这是建筑学院,这是经管学院,这是科技楼。”时而有人向他问路,他举着胳膊使劲儿比划着:“一直走到底,左拐。”颇有些自豪。 

  这个学期,他计划旁听10门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国近代思想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唯物主义专题研究、微观经济学等。因为媒体的报道,清华大学宣传部了解到李文超的情况后,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对于自己的求学生活,李文超感到陶醉且满足。 

  他的一些“北漂”朋友觉得这个老头的生活太另类,忍不住问他:“你都这把年纪了,咋还这么‘漂着’?”李文超说:“你们是来追梦的,我也是。”

  精神贵族

  李文超租住的地下室只有10来平方米,住4个人,不通风,散发着霉味。不过,他对这个租金500元一个月的睡铺没什么不满,“这个价钱能住上这条件,算不错了”。对于每个月500元标准的伙食,他更是很满意,“有时,中午能吃上一碗红烧鱼”。 

  其实,他每个月有2230元的退休金,在贵阳这样的城市安享晚年基本够用。家庭也很美满,两个儿子很懂事,妻子被他形容为善良美丽。这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何苦来北京“遭罪”? 

  “关键是,我不觉得这是遭罪。”李文超说,退休后的这10年,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10年。 

  “和我差不多大的人,有的作古了,有的得了老年痴呆。”李文超说,“还有人每天遛鸟、打麻将、吃了这顿想那顿,有啥意思!”

  他说同龄人很难理解他的快乐:“读书是一种生命的再创造。仿佛从混沌愚昧到思想受到启蒙,再绽放出智慧的光芒。”他自认人生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他的同学们也对他难以理解。“我知道他们怎么想,觉得我这么老了,学习还有什么用!”李文超曾就此与同学展开过辩论:“谁说学习的目的就一定是考公务员、进国企、给外企打工?学习让我延缓衰老,知识的世界让我感到无限宽广,独立的思想让我享受公平与自由。谁能说我学习没有用?”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