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全接触:西安电子科大红色电波传遍中国
坐落在古城西安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博),刚刚过完80岁生日。建校80年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15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00多位解放军将领、10多位两院院士……初冬时节,本报记者走进这所从战争
坐落在古城西安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博),刚刚过完80岁生日。建校80年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15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00多位解放军将领、10多位两院院士……初冬时节,本报记者走进这所从战争中走出的红军学校,感受它80年积淀下来的庄严与厚重。
红色电波传遍大江南北
走进西电北校区,一座座灰砖的俄式建筑、一排排粗壮的法国梧桐向人们讲述着这所学校的历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我党我军通信事业的发展史。1931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缴获的战利品中有一台无线电收报机。就是这台收报机让红军接收到敌军的无线信号,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中央军委当即决定培养自己的无线电技术人才,成立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
也许大家有所不知,毛泽东主席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使用的信号音响设备也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计制作的。
可以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是与中国革命史紧紧连在一起的。在中国革命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它都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红色电波传遍了大江南北。学校也为红色政权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作为国防通信人才的培养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校之后很长时间里都是军校。上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直到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改为现名。发展至今,学校已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更是全国20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
开辟IT学科先河 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专业比学校更有名气。”毛立强谈起学校的优势专业如数家珍。提起西电的电子与信息学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多年来,学校已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和优势。
怎样才能形象地说明电子信息学科是西电的优势学科呢?看看学校多年来创造的多项“第一”就不言而喻了。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都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创造的成果。
除了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和工程研发等,西电还培养出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舟号”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宏等都是西电毕业生。
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软件工程(WEB工程与信息系统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如今的西电仅国家级特色专业就有15个,占全部本科招生专业的三分之一。此外,学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六。
文科学生必修编程
作为一所老牌电子信息类院校,其信息与电子学科的特色不仅体现在理科生的培养上,文科生也要学习编程。编程是文理科学生都要上的必修课。
学校招办主任毛立强介绍,就算学校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文科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一些电子信息学科知识。学校要求文科学生也要具备相应的电子信息专业背景。因此,该校的文科专业虽然招生数量少,但是毕业生每年都能100%就业。这就是得益于他们拥有其它院校文科专业学生不具备的优势——电子信息专业知识。这些复合型人才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