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圆梦计划”引发热议
中国人民大学在2012年自主招生考试中针对农村学子推出了专门的“圆梦计划”,主要招收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的优秀学生,特别提出了该学生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限制条件。此规定一出,立刻引来广泛议论,但
中国人民大学在2012年自主招生考试中针对农村学子推出了专门的“圆梦计划”,主要招收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的优秀学生,特别提出了该学生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限制条件。此规定一出,立刻引来广泛议论,但有教育专家却指出,这个限制条件不是问题的关键,大家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录取计划的公平分配等问题上来。
给了农村学子一个机会
根据人大方面的公开说法,制订“圆梦计划”主要是希望为农村考生,开辟一条通往人大的特别通道,圆一些家庭渴望子女升入一流大学学习的家族梦想。此前,人大招生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圆梦计划”体现了人大注重担当社会责任,探索解决基础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之间矛盾的新途径。
对于这样的出发点,很多学生及家长都表示支持。长丰一中杨同学觉得,这样的政策考虑到了偏远地区学生上名校的实际困难,有了这样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缓解这一问题。很多老师也对此表示支持,这样的政策给那些家境不好、勤奋用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上升渠道,更多的知名学府应该考虑采取类似的措施,录取更多的寒门优秀学子。
不少高校开始有所倾斜
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已经开始进行类似的尝试了。在2012年自主招生中,清华大学就专门推出了“自强计划”,该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而即使有的学校没有明确提出针对偏远地区学生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录取中也会有所考虑。
很多学校连细节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于这些贫困地区学生参加考试可能存在经费上的困难,人大、清华都考虑到了这一点,可以考虑免除相关考试费用,并可为他们提供往返交通费用以及考试期间的住宿和生活费用等。如此细致周到的考虑,不能不说很多高校用心良苦。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很多学校都在尽力为偏远地区的贫困学子创造条件,但这样的努力毕竟效果有限,让人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有统计表明,过去五年,国家级贫困县中仅有21%的县有学生考上清华,很多学校5年只出过一个清华生。
需更高层面的政策调整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葛明贵指出,一些农村学生学习刻苦,发展潜力巨大,但局限于地域和资源的差异,出现了上名校难的问题,人大此次为他们制订圆梦计划,是追求公平的体现。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一来又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比如一个农村孩子成绩优异,就因为三代之内有人上了大学,就应该比别人少这样一个机会吗?
葛明贵认为,作为高校来说,只能在所掌控的范围内来做些微调,但教育公平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个高校或几个高校制订一个录取计划就能改变的,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来制订政策,在资源、机会的选择和占有等多个方面加以考虑和调整,这样才能起到更根本的作用。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那个“三代没有大学生”的限制条件,而是这背后的公平问题。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