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真空期:解读考生应该何去何从(3)
“成人礼”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简单举行一场成人宣誓仪式。独立成人的意识、能力不是空谈,这些能力都是通过一件一件小事磨练出来的。例如感恩,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以及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体现;再如责
“成人礼”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简单举行一场成人宣誓仪式。独立成人的意识、能力不是空谈,这些能力都是通过一件一件小事磨练出来的。例如感恩,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以及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体现;再如责任感,在假期可以有一个规划,通过志愿服务、实习、游学等具体事务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面对挫折和现场培育成人意识
●夏学銮,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参加高考后的学子年龄都在18岁左右,高考对于对他们来说相当于人生的成人礼。而成人意味着责任意识、独立意识、忧患意识以及担当意识。首先是责任意识,这包括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家里,不要再把自己当作孩子让父母宠着,要学会为父母分忧;社会责任首先意味着社区责任,对所处的周围环境有一种关注。
其次是独立意识。这一代人的独立能力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生相比,相对弱一些。一方面,那时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优越,环境对学生的意志和品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目标的偏离,现代价值教育的缺失,导致衡量学生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成为是否考上大学。而现在的学生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要能够从心理上“断乳”。很多事情不要先想着有父母护着。虽然现在“高房价”、“高物价”等客观原因,导致很多孩子即使成人后,仍只能是“啃老族”,但是也必须学会独自生存的能力,靠自己的艰苦奋斗“打天下”。高考后,学生可以更务实一点,通过兼职、打工来锻炼这方面的品质。
另外,要增强公民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首先要意识到,即使跨过高考这道门槛,前面的道路也并不平坦,对自己的未来要有一个忧患意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上还有一些人为祸害,面对这些要有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在关键时刻能勇于担当。
培养孩子的成人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独立意识、忧患意识,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任务,可以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挫折教育,让他们意识到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在挫折中磨练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体验教育、现场教育,在具体的现场环境中培养他们的公民心、同情心。
不确定感易造成焦虑心理
●张洁海,心理专家
高考后的学生,考得好的心理问题不太大,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期盼,而心理上的挫折感、不确定感更多的是对考得不好的那些学生而言。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除了自我调节之外,如果问题并没解决,心理上的调试很难见效。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指确定最终的去向,是勉强上一个自己不太满意的学校,还是选择复读,或者就读技校,要么直接找份工作?如果问题没解决,心理上的不确定感所带来的焦虑问题就很难解决。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三组人进行考试,第一组人考得很好,第二组人考得很不好,第三组人分还没出来。问他们一个问题:现在有一个优惠度假的机会,问他们是否会去。结果是考得好的和考得很不好的会去,而不知道自己考得好还是不好的选择不去。这都是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舒服和焦虑。这种不舒服以及焦虑非常耗费心理能量,要有所缓解的话,还是要采取行动,找一些事情来做。
一些学生,可能升学失利,上培训学校或者直接迈入社会。这些孩子问题更大一点。没考上大学,首先心理有一种自卑感,而由于学历上的劣势,除极少数外,找工作也不易。对这一部分人来说,这段时期既然是必须要经历的,就要学会更坦然地去面对。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