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真空期:解读考生应该何去何从(2)
案例三以成年人的标准反思过去 1996年参加高考的岳健在高考之后的几个月里对过去进行了总结,同时也为上大学做着准备。“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里程碑。高考结束到上大学的这段过渡时期,我对以前的学习做了回顾和
案例三以成年人的标准反思过去
1996年参加高考的岳健在高考之后的几个月里对过去进行了总结,同时也为上大学做着准备。“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里程碑。高考结束到上大学的这段过渡时期,我对以前的学习做了回顾和梳理,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一些同学也有类似举动,有的同学在和别人聊天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中学生活进行了梳理。我报考的是一所工科院校,假期中特意去学习了计算机技术,对于将来可能用到的其他方面的知识也通过阅读来补充。在非学习的维度上我也曾想拓展视野,多接触社会,但当时准大学生们接触社会的条件有限,所以也没有太多活动。”
作为一个对高中生有过指导经历的教育工作者,岳健认为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会产生质变,但会有量的积累,如果认真对待,会非常有价值。他将这几个月的假期称为“珍空期”,是一个非常空闲而又宝贵的假期。他建议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高中三年走过的道路,不光是学习,还包括为人处事。
“我们国家在大学之前基本上是封闭教育,通过这个假期,学生可以有意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水平,而这可以以如何看待高考成绩为载体。”岳健说,“在这之前,学生可能不会遇到一个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面对的问题。通过面对不中意的学校和专业,刚刚成人的准大学生们可以学习看待问题的方法、角度,并逐渐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此外,考虑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也非常重要。如果没做好,可能无法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在假期中,还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通过劳动来换取收入,在家里也可以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案例四把命运攥在自己的手里
2006年参加高考的张子龙当年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选择了复读。他说知道成绩后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难熬的时期,每天都因为焦虑而失眠。其实他能上的也是一所不错的大学,父母不支持他复读,但目标高远的他顶住了压力,毅然决定复读。“这在我人生中真的可以算作一个转折点,周围的人都反对我复读,我一个人做出决定,一定要考上中意的大学。从做决定的那刻起,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把命运攥在了自己的手里。决定复读后,我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复习,后来进了复读班。”第二年,张子龙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现在的他已经找到满意的工作。
李山教授的女儿今年也参加了高考,李山说等成绩出来后他们一家准备去旅游。李山认为这个假期可以放松,但也要张弛有度。“寒暑假是读书的好时间,用高考后的这三个月读些书,为大学做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我女儿是独生子女,基本没离开过家,到大学后独自处理各种事情对她是个挑战。”李山说,“好在她比较沉静、稳重。在这个假期,我还要告诉她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要互相包容。大学会让她真正走向独立。”
围观
真正的成人礼意味着自我负责自我管理
●熊丙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在现行制度下,对中国学生来说,高考就是一个关口。经过高考的压力、磨练,很多学生认为不经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将高考当作人生的成人礼。这反映的实际上是“一考定终生”、“高考社会焦虑症”等诸多弊端。真正高考后的成人礼,意味着自我负责、自我管理,包括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钱;而成年、独立,首先意味着,高考志愿得由你自己来填。北京地区是考前填志愿,全国还有很多地区是考后填志愿。我们曾经有一项调查,30%的学生自己填志愿,70%的学生是父母帮忙填志愿。很多学生认为高考的任务我已经完成,其余的事情就不应该我来管。这其实是包括公民教育、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在内的人格教育的缺失。
真正独立地成人意味着自己对大学有一个清晰的分析、规划,能够自主学习,在这个暑假,可以参加劳动、体验社会,赚取大学学费。独立成人也意味着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18岁之前,你是寄养在家里的社会人,18岁之后你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对于学习,你不是为父母、为社会而学,而是为自己而学。大学不是可以混过去的,要注重自己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选择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要懂得职场的基本规则,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