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是教育体制弊端的反映(5)

时间:2011-02-16 12:42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在当下的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教育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效机制。“大学除了基础知识教育外,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与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用化教育明显不足。”邢文祥在进行企业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评价的

  在当下的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教育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效机制。“大学除了基础知识教育外,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与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用化教育明显不足。”邢文祥在进行企业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评价的调研时惊讶地发现,对“职业意识”的看重程度造成了企业和大学生的根本性分歧。在企业最看重的就业能力要素中,“职业意识”以19.8%的比例位居榜首,而在大学生眼中,“职业意识”仅以6.9%的比例排在倒数第一位,远没有专业、技能等重要。

  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进入大学的新生就是这个工厂的原材料,大学毕业生则是出厂的产品。目前,高考制度可以统一检验原料的质量,而产品的质量只能依据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知识、技能、行为、贡献等来评判。“因此,企业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评价的差异和分歧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邢文祥说。

  (《小康》实习生李雅男、郭晨琦对本文亦有贡献。)

  国人心中最理想的工作单位

  NO 1.政府机关 32.4%

  NO 2.国企 18.3%

  NO 3.事业单位 15.6%

  NO 4.外企 15.5%

  NO 5.民企 8.6%

  NO 6.自己创业 5.7%

  NO 7.非政府组织 3.1%

  (来源于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调查数据)


《小康》杂志第9期封面:变异的大学

  变异的大学

  大学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在过去30多年间,大学一直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出口。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高中,一系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向大学。

  如果说1977年恢复“高考”的确为一代人打开了向上的通道,那么2010年的“高考”不再具有这样的魔力,许多高校面临“零投档”。一直以来大学都被认为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但是扩招后的10年间,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递增,入学率则达到了60%,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时候,大学的定位开始饱受质疑。

  这种质疑来自大学的两端,入口与出口。

  在取消了国家包办的“毕业分配”10年后,大学的入口仍然由国家统一把持。教育研究者储朝晖说,世界各国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由政府垄断招生。这种统一招生模式的弊端正日渐显现,入口的狭窄让大学形成“千人一面”的模式,而高昂的培养成本则使大学的价值跌落云端。

  在大学的出口,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毕业生期望值都与现实脱节的。在江苏、河南、山东等地都出现了就业率倒挂,研究生不敌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职校生的现象。我国一年所需要的学术型人才不过10万人,而一年就有50万研究生涌入社会。

  大学专业的失衡与大学精神的失落,引发了接连不断的争论。至今无人能回答“钱学森之问”:大学为什么没有培养出顶尖人才?

  改变或将开始。在7月和8月,接连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目标显而易见,就是要衔接教育和人才培养。纲要提出,10年后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小康》杂志采访了参与起草教育规划纲要的专家,试图解析其中的变化根源,也希望探究中国如何从人口大国变为人力大国。其中透露出的一个鲜明的信号是,大学的进口与出口都将进行改革,从制度上、体制上、工作模式和程序上,都要把招生和考试分开。考试就是提供招生的信息,招生就是高等学校选择人才。而在大学的自我选择上,除了给学校“松绑”外,更重要的是解决高高校的低效率问题。(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