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独立学院:教育商品化背后的那些事
记者调查发现,独立学院以公立大学的牌子和本科文凭吸引并招收未达本科录取线的考生,实际上大多数是戴上了红帽子的民办高校。近年
记者调查发现,独立学院以公立大学的牌子和本科文凭吸引并招收未达本科录取线的考生,实际上大多数是戴上了红帽子的民办高校。近年来,在激烈的高考和就业压力下,独立学院增长迅速,但由于监管力度不够、经营管理不规范以及与母校关系错综复杂等原因,潜藏着很大的教育风险,有的甚至就是赤裸裸的教育商品。
独立学院纠纷频发
重庆力天电脑培训学校以中国科技学院重庆校区为名招收了数百名学生,一年之内搬了三次地方,学生和家长产生怀疑,向有关部门反映。经查,中国科技学院根本不存在,有关部门勒令该学校退还了学生部分学费,并对其进行处罚,但上当受骗的学生们的学业和青春却被白白浪费了。
无独有偶,以重庆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为名招收的约200名学生也因发现上当受骗而向媒体反映。据了解,这些学生大多是未上本科线的考生,学生们说学校曾经打电话给他们,称如果就读该校,毕业时可获本科文凭。然而,当学生和家长们满怀希望地到学校报道时发现,学校并不在母校校园内,而是藏身于租赁的一处招待所内,学校安排学生住宿的宿舍和上课的教室,也在这个租赁的招待所内。学生和家长们觉得不对劲,于是向媒体反映了情况,要求学校退还学费并承担损失。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介入此事,正在展开调查和处理。
近年来,类似的因独立学院引起的纠纷不断见诸媒体,引起了很多学生和家长乃至舆论的不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在考生填报志愿时一般不受欢迎,一方面是其昂贵的收费令人望而却步,这些学院每年的学费大都在1.5万元左右,比普通公立大学收费高三、四倍,让普通收入家庭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考生和家长也普遍对这些仿佛一夜间冒出来的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以及今后的就业情况心存疑虑。
以广东省为例,在本科二B线的19所学校中,除两所是民办高校外其余都是近两年新批的独立学院,仅在2006年就新增了8所独立学院,新增本科招生计划8000多人。这些独立学院的前身大多是高等职业学院或民办专科学校,在与名牌公立大学合作后获得了招收本科生的资格。
独立学院与母校关系复杂
按照教育部2003年第8号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一些独立学院的校长反映,独立学院的初衷是为了利用公立大学的品牌、师资、管理等无形资产,引入民间资本,解决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但在实际操作中,独立学院非公非私的定位使其处境尴尬,与母体学校的关系往往是扯不断理还乱。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副院长宋德慧说,广州增城松田实业有限公司1998年开始投资民办教育,2000年与广州大学签了为期10年的办学合作协议,当时作为广州大学的二级学院主要从事专科教育,2004年松田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成为独立学院,拥有招收本科生资格,当年本科招生计划400人,但这时松田学院与广州大学在管理费的收取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广州大学提出管理费由过去学费的12%提高到25%,松田学院不接受。由于谈判一直僵持不下,2005年广州大学将松田学院本科招生计划从1300人减为600人,迫使松田学院在2005年下半年签订新的合同,每招一个专科生向广州大学交纳学费的15%作为管理费,本科生交18%。(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