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新方案有望明年公布 课改今秋启动(4)
时间:2010-01-20 23: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趋势: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 据介绍,新课程纲尽可能反映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前纲要求所有题目都是必做题目,现在的新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
趋势: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据介绍,新课程纲尽可能反映新课标教学中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前纲要求所有题目都是必做题目,现在的新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做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新大纲的选考模块原则上对应新课标教学的选修模块,这保障了选修模块的平日教学。考生要注意的是,选考内容基本在选修的范围内,但选修与选考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有些内容虽是选修,但如果命题者认为该内容很重要的话,也会列入必考范围。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曾作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新课标是一个大圆,那么新大纲就是一个中圆,各省市的考试说明则是一个小圆,考生答题的范围要比小圆还校这就说明,新大纲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包罗新课标的方方面面,它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减轻学校、学生的负担,可考可不考的内容就不考。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新大纲在试题设计中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指出的是,新大纲的能力层次要求是最低的要求,具体到各省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可以在最低要求之上,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启示: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目前,我国首批课改实验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这四个省高考方案的共同点,对我省有启示作用。首先是都把“3”(语文、数学和英语)作为基础学科纳入必考科目,多数省份还增加了“X”或“1”,这是考虑到学科发展的均衡性和学生的全面性。例如广东方案中的“X”,山东方案中的“1”,海南方案中的“基础会考”。也有一些人担心,增加了考试科目,会不会加大学生的负担。据专家介绍,广东省方案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考生偏科,否则会存在文科考生有可能不选学理科内容,理科考生可能不选学文科内容。而海南省方案也是如此,该省将“基础会考”纳入高考中,基础会考由省里统一命题,考分按一定比例计入高考成绩总分。它的意义是,在引导学生不偏科的同时,也有意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如所有学生都要考“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从以上改革方案中可知,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不要偏科。这是恢复高考以来首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考什么学什么。其次,这4个省区都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方案中。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与初中课改进行有效地衔接。将综合素质评定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参考条件,是完善考生评价体系、避免把考试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尺度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全社会诚信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的社会诚信度还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因此,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还不能起到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作用,不过它是一个趋势,一个导航标,旨在提醒学生,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思考:高考未定,课改先行,如何减负?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用类似于“同心圆”的关系,解释了新课标、新大纲、考试说明及考试范围之间的关系,并且以此说明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但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而非缩小考试范围。如果这样,有可能重新走入“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怪圈,老师会让学生把那些指定的考试内容重复性学习,照样没有减轻负担。其次,这4个省份从2004年开始实行高中课改,但是高考考试方案于今年才出台。这让很多老师摸不着底,毕竟,在课改进程中很大程度上还要套用高考方案。建议有条件的省份,应该将课改方案和考试方案同步公布,让学生老师都能提前作好准备。此外,从各地推进课改的经验和教训中可以看出,改革要有理想,但是不能过于理想;改革要面对现实,但是不能迁就现实。课改最难处是大学如何招生的问题。要扩大大学的自主招生权,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社会诚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