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各地资讯 >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重庆招办取消31名造假考生录取资格双重违法(3)

时间:2010-01-20 22:4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当然,任何人不能因违法行为而受益,这是基本的法理。民族成分造假的考生的加分资格,作为违法行为带来的利益,毫无疑问应该予以取消。但民族成分被造假,绝不构成取消考生录取资格,剥夺其受教育权的理由。 确实,

  当然,任何人不能因违法行为而受益,这是基本的法理。民族成分造假的考生的加分资格,作为违法行为带来的利益,毫无疑问应该予以取消。但民族成分被造假,绝不构成取消考生录取资格,剥夺其受教育权的理由。

  确实,作为高考考生对自己的民族成分,是应该了解的。已经被父母作主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在报考填表时填报更改后的少数民族,尽管有不得已(只能与户口簿保持一致)的一面,但也确有不诚信的一面。但这同样不能成为取消其录取资格,剥夺其受教育权的理由。

  受教育权并不因为犯过错误或不够诚信而丧失。即使有关考生犯过错误或不够诚信,只要其考试合格,正常享有受教育权不至于妨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仍应该由其继续享有受教育权,由高等学校录取进行高等教育。

  一个犯过错误或不够诚信的考生,意味着学校对其负有更重要的教育责任。如果犯过错误或不够诚信而能够成为高校对考生不予录取的理由,那无异于社会将那些犯过错误或不够诚信的学生予以抛弃。这显然不符合教育法的宗旨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重庆高招办宣称本着“教育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不公开民族成分被造假考生的姓名和其他个人信息,同时却取消这些考生的录取资格。这是自相矛盾的。如果重庆高招办真正从“教育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出发,那就应该公开这些考生的姓名和个人信息,公开这些考生的民族成分造假是怎么完成的,保证参与作假的人(这些考生的父母和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能够在公众的监督下,受到应有的处罚,让这些考生从中受到警示;同时,对这些民族成分被造假的考生的受教育权予以保护,如果他们被取消加分资格后,成绩仍然合格,符合高校录取条件,则应该保留其录取资格。(周 泽)

  相关观点:

  重庆招办是谁的替罪羊?

  6日,《人民日报》就重庆高考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刊发评论《高考公正需要信息公开》;而新华社也再发评论,对重庆市招办手握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名单而不公开,提出了措辞严厉的批评。截至昨晚,重庆市招办仍未公布31人造假名单。对于“有很多媒体要求公布违规学生名单”,重庆市招办综合处处长李萍回答:“别管他们!” (7月7日《成都商报》)

  公众的火药已经指向重庆招办,然而,身为重庆招办综合处处长李萍却表现出极强的彪悍:“别管他们!”她口中的“他们”,就是舆论。

  千夫所指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公布民族成分造假的考生名单对于重庆招办来说是举手之劳,因为事情真相已经查明,可为何还要顶着巨大压力不公开,而承受千夫所指呢?当然,李处长的“别管他们”不只是她个人的意思,而是“集体”的决定结果。因为“邱主任”说了不公开,因为这是联合调查组决定的。她还称“我们迄今没有接到新的、可以公开的通知”。

  从高考状元何川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造假者的权势背景。而7月6日《广州日报》也报道,此次查出6名虚假民族考生的巴蜀中学一位老师表示,“该校学生的父母,大多非官即商,很有办法”。被查出造假只是运气差,但不曝露整个造假流程操作却不能凭运气,而要凭自己的权势“保全”自己,否则的话,像何川洋的父母那样“下课”,是太得不偿失了。

  说到底,重庆招办只不过是某些人的替罪羊。如果要查的话,从重庆招办着手,寻根到指示不得公开的某些人,就能揭开民族造假的黑幕,就能还不造假考生一个公道。然而,有关部门愿意这么做吗?

  假的终究是假的,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事情已经到了根本捂不住的程度,为什么还要去捂?是不懂法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李萍们”太了解中国的法律,太了解中国的国情了。有知名律师提出,不公开将起诉重庆招办。这是要用法律来逼重庆招办公开本就应该公开的违规学生名单。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重庆招办不公开造假考生名单应负法律责任,诉讼的结果我们是可以想象的。不知道,重庆招办为何一定要将自己送上被告席?(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