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2010年高考作文 > 文章正文

叶匡政:高考作文缺"明显代言"社会话题(2)

时间:2011-02-11 15: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文学死了!任何熟悉媒介史的人会得出这个结论。在前文字时代,部落人用眼、耳、口、鼻及全身来感受世界,口口相传的互动文化方式,使诗歌、寓言、谚语等口头智慧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文本。而我们曾经奉行的文明世界

文学死了!任何熟悉媒介史的人会得出这个结论。在前文字时代,部落人用眼、耳、口、鼻及全身来感受世界,口口相传的互动文化方式,使诗歌、寓言、谚语等口头智慧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文本。而我们曾经奉行的文明世界与理性生活的全部标准,都是因为印刷品的普及才得以确立的。人们靠印刷品来理解世界、传达思想,真理和真相只有印在纸上,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信任。人接受世界的方式,也从部落人有机、平衡的通感,变成了现代人线性、单向的阅读。印刷品虽然培养了人的个体意识,但摧毁了部落生活的集体感与统一感。文学,不过是依从了印刷品消费特征的一种时代性的娱乐品,一种令人孤独的娱乐活动。这就是文学本来的面目。印刷品时代正在终结,但文学已提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文学死了!任何了解今天媒介变化的人会得出这个结论。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由网络、电视、手机共同组成的电子媒介时代,这是一个聚变的时代,几乎刹那间就对我们的文化、价值与制度构成巨大的冲击。电子媒介,转瞬之间就能把我们的观点送到想去的地方,也能在转瞬之间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它延伸着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生活在一个既依存、又互动的世界中,它为人类打开了新感知的大门。我们今天经历的一切,前文字时代的人在文字到来时经历过,手稿时代的人在印刷品流行之初也经历过,巨痛与身份的迷失是一种必然。旧媒介总会以庸俗、堕落为借口,来抗拒新媒介的诞生。然而,媒介的形式,决定着一个时代真理的内容。博客、视频等网络互动技术,正在将生活在同一母语下的人群联合成一个巨大的母语部落,人们正在重新感受到过去部落生活所拥有的集体感与统一感。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像生活在一个部落一样,在谈论同一个话题。这一切都成为文字革命的动因,也在重写着文化的定义。未来文化的一个主导特征就是互动,内容的消费者同时是内容的提供者。这一革命性的变化,将为我们彻底抹去文化控制者这样一小撮精神特权阶层。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未来文化的书写者。而文学的腐朽秩序,将成为这场革命的第一个敌人,所以它的死亡是一种必然。

文学死了!任何知道一点文学史的人会得出这个结论。在文学成为一种学问之初,人们还奉行反抗神明与权威的自由文本创作。一个文本只要它是鲜活的、生动的,无论它是书信,还是公文,都会被人们传阅、称颂。商业出版的发达,使一大批靠文学吃饭的职业作家、文学教授、批评家、文学编辑等等开始一次次推波助澜,文学终于被供在一个高高的殿堂上。文字好像只要穿上文学的外衣,就可以傲视一切文本。而源于生活的质朴文本,只能活在民间语文的这顶帽子下。自由文本的创作,随着文学史的演进,终于令人生厌地降格为文学。文学史不仅构成了对作家的压迫,也构成了对一切文本的压迫,更构成了对活生生的人的压迫。文学死了,我们才能真正听清救救文本这声呐喊的真实意义。

文学死了!任何了解一些文学体裁的人会得出这个结论。小说、戏剧、诗歌等这些文体,发展到今天,已异化为作家占山为王的武器。每一种文体都有它的演变史,作者必须首先将自己亲历的遭遇,演变为对文体的服从。而且要通过对文体史的研究,来决定自己说什么或怎么说,文学由此成了一小部分人的特权。文本遇到体裁问题,如同文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最严厉的文学酷刑。体裁对文本的束缚,是一切质朴文本沉沦为文学的开始。文学体裁历史发展的极致,一定会把说不清楚作为一种文体的终极结果。

文学死了!任何喜欢过文学创作的人会得出这个结论。人之所以从事所谓的的文学,奥秘在于,模仿或抄袭先人的足迹,换取名声,或以此为生。在文学创作外,他们还会炮制出无比丰富的作家经验史,让作家招摇过市,这其中包括创作年表、谈话录、生活情爱史、苦难研究史等等,好像作家的遭遇比一个普通人的经历更值得炫耀。这些基于商业动机而说出的自恋而多余的话,使作家变成了玷污自己文本纯洁性的第一人。(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