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2)
时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开展,袁世凯捐资参加强学会,以示赞同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密谋发动政变,推翻新政,光绪帝处境孤危,遂接受了维新派抚袁(世凯)以备不测的建议,于9月
时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开展,袁世凯捐资参加强学会,以示赞同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密谋发动政变,推翻新政,光绪帝处境孤危,遂接受了维新派抚袁(世凯)以备不测的建议,于9月16日召见袁世凯,特赏候补侍郎。次日,维新派谭嗣同密访于法华寺,要求他统率新军进京,除旧党,助行新政。袁世凯当面应允,但随即回天津向慈禧太后的宠臣、直隶总督荣禄告密。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宣布重新临朝训政。次年6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12月,署理山东巡抚,率领全部新军(时称武卫右军)前往济南。时山东境内义和团运动爆发,他认定义和团为左道邪教,派兵到各州县残酷镇压。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1901年11月,继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权势更加显赫。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并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力。1902年,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巨,掌握实权。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每镇一万二千五百余人,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亲信军官。同时,袁世凯还兼任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及会议商约大臣。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处心积虑扩张权势,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集团势力的扩张,对掌握中央政柄的满族亲贵集团的世袭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双方权力之争日趋激化。皇室亲贵煽动一些御史上疏屡弹劾袁世凯权高势重,任用私人,甚至预言将步曹操、刘裕后尘。1906年,袁被迫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次年,又被调离北洋,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次年初,袁世凯被载沣罢去一切职务,令回籍养疴。但他的许多部属依然位居要津,实权在握,袁世凯时刻准备东山再起。
1911年10月(宣统三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汉阳、汉口相继被革命军攻占。载沣被迫重新启用袁世凯,于10月27日任钦差大臣,节制湖北前线陆海军。11月1日又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指挥北洋军攻占汉口后,即进京组阁,并迫使摄政王载沣退回藩邸,接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他又命令北洋军攻占汉阳,迫使革命党人接受了停战议和的建议。12月,派唐绍仪南下与革命党人谈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以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宣誓效忠共和,作为选他当大总统的先决条件。于是,袁世凯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迫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退位。次日,向南京临时政府保证: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5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职,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世凯继任,并议决请他到南京就职。但他以北京发生兵变为借口,拒绝南下。参议院不得不允许他在北京就职。
袁世凯虽然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从就职伊始便极力图谋专制独裁统治。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并试图组织政党内阁,以对袁的权力加以限制。因此,袁把国民党视为实行集权的最大障碍,策动北洋军警干涉政治,逼迫国民党人退出内阁,裁减南方各省的革命军队,派人刺杀国民党的领导人宋教仁。同时,拉拢以梁启超为首的清末立宪派,资助他们组成进步党,以此来与国民党人对抗。在外交方面,他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从五国银行团获得两千五百万英镑借款。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袁世凯于1913年7月公然派北洋军南下,镇压了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把北洋势力伸向长江流域各省。同年10月,袁世凯派军警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并取得列强的正式承认(参见彩图插页第129页)。接着,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另行召集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作为独裁统治的工具。1914年5月,宣布废除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撤销国务院,成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通过这次改组,迫使支持过他的进步党人退出政府,剥夺了段祺瑞等人的军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不仅可以终身连任总统,还可以指定继承人。(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