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政治复习 > 政治人物 > 文章正文

邓小平为什么能改变中国?

时间:2009-11-02 11:3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2005年6月16日法国《世界报》发表埃里克勒布歇的文章:自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其领导

  2005年6月16日法国《世界报》发表埃里克勒布歇的文章:自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其领导层决心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力争202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到目前的4倍。 又到了中国回到世界中心的时候了。

  研究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以前,中国的改革者很少有成功的,即使成功了也不持久,改革者自己的命运也大多很惨。如古代的商鞅、王安石和近代的戊戌变法六君子。究其原因,是中国的封建文化影响深重,既得利益者竭力维护旧秩序和既得利益格局。

  但历史已经证明,邓小平的改革取得了成功,邓小平改变了中国。值得探讨的是:邓公如何能改变中国?这方面的论述已经很多,笔者着重谈以下三点:您认为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欢迎发表评论

  首先,邓小平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我们民族性格。东方网曾调查您认为小平同志影响最大的经典话语是什么?。按得票多少依次为:1.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发展才是硬道理3.不管是白描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4.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7.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充分显示,邓公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全方位涤荡了国人保守的封建文化,培育了改革的土壤,使文革中扭曲的民族性格,变得自由并勇于追求真理。

  第二,邓小平的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中心环节,涉及政治、经济和人事等核心领域。例如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和建立退休制度、党政分开、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干部能上能下,以及一国两制。面对问题,邓小平主张都要当作制度问题、体制问题提出来,作进一步的研究。研究时可能还要接触到别的体制问题。他不是把制度当成一种手段,而是强调政治程序的制度化。把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及其他民主权利,有步骤地用国家制度和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这就使改革的成果得以巩固和持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邓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与那些打着改革的旗号为自己谋私利的人的本质区别。他制定的制度,尤其是领导人退休制度,他首先遵守。美国出了一个华盛顿,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他谢绝将自己列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希望通过选举来托付治国的重任,从而成就了美国的持久辉煌。这一年,中国整整作了61年皇帝的乾隆传位给嘉庆。将近200年后,中国的邓小平做了和华盛顿同样伟大的事情,他改变了中国,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埃里克勒布歇在《世界报》的文章最后说:必须强调的是,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人均GDP尚不及美国的1/6,这也是日本1950年时的起点水平。庞大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其提供贷款的银行积累了大量坏账。中国能源极度缺乏,同时城乡差距日益增大。

  要持续中华民族的复兴,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我国的民主和法治,另一方面要重用人才。《邓小平文选》多处提到重用人才,如第2卷第70页: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

  中国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人才问题。例如:人才,是开发核心知识产权,创民族名牌产品的关键因素;人才,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总之,民族复兴靠资源,靠大干,靠招商引资、靠资本运作都不是根本,根本是民主法治前提下的重用人才。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