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政治复习 > 社会透视 > 文章正文

竹林七贤与中国知识分子(2)

时间:2009-11-02 11: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梁先生还进一步说:所谓学术思想与社会经济有隔绝之鲜相助之益者,例如两汉经学,魏晋清谈,宋明理学,以及后来之考据、词章,哪一样不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经济的隔绝,直接的后果就是知识分子与现行社会的巨大

  梁先生还进一步说:所谓学术思想与社会经济有隔绝之鲜相助之益者,例如两汉经学,魏晋清谈,宋明理学,以及后来之考据、词章,哪一样不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经济的隔绝,直接的后果就是知识分子与现行社会的巨大矛盾和冲突。

  在众多的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总是被社会排挤在外,从来没有作为一种势力登上历史舞台。不论他们身居庙堂还是蛰伏民间,只要是被贴上知识分子或文人的标签,差不多就是中性的,甚至还有贬义的归类。

  极端的说法干脆就把文人喻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软体动物。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背负着这个恶名,艰难求存,愣愣然不知所从,倒是像极了他们的祖师孔圣:累累若丧家之犬,此即中国知识分子无担当之滥觞。他们从来就被排斥在体制外,不敢担当,不能担当,也无所担当。

  几千年的王权专制社会结束后,首先迎来的是五四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戴季陶、章士钊不胜枚举的五四知识分子,不论他们是提倡新文化的还是复古的,是尊孔的还是崇洋的。

  有一点是个突破,他们或为文或为官,或言论或实务,却都积极地冲上了历史的舞台。虽然亦有许多龌龊,然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健康人格却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但它却是一现的昙花。

  斗转星移,中国传统文化被带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财富较为丰富的当代世界。

  渐渐地,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将不再是贫困与饥饿,而是民族、宗教等所谓文化问题。中国文化还将与现实龃龉相左下去吗?

  历史是公平的,但历史也不会总给我们机会,中国知识分子来到了这个时代,除了冷漠、怯懦、自私和贪婪之外,已经没有什么理由再逃避了。中国文化的崛起,要靠知识分子的担当。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