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政治复习 > 社会透视 > 文章正文

金钱是衡量爱心的砝码?

时间:2009-11-02 11: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核心提示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截至5月26日12时,广东向灾区捐款突破30亿元,约占国内外捐款总额的一成。广东捐款5000万元以上的单

  核心提示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截至5月26日12时,广东向灾区捐款突破30亿元,约占国内外捐款总额的一成。广东捐款5000万元以上的单位和城市有:省慈善总会2.307亿元、广州4.41亿元、深圳3.85亿元、佛山2.746亿元、东莞2.5亿元、汕头9706.49万元、江门6734.47万元、肇庆6530万元、惠州6147.65万元。我市经济总量在全省位列第五,有市民对此提出疑问:以博爱著称的中山人,其爱心在全省排第几?

  正当人们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本地媒体又发布消息,截至5月26日下午3时,中山已为灾区筹得善款8440多万元。其中,市民政局筹得善款5090多万元,红十字会筹得3350万元。

  乍一看,两组数据差别甚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爱心与捐款金额关系如何?针对有关问题,记者邀请到一些人士畅谈其观点。

  问题一:爱心与捐款金额有必然关系吗?

  廖学群:我认为两者没有关系。每个人的收入是不等的。比如两个都很有爱心的人,其中一个月入过万,另一个的收入不过几百块钱。这样的两个人的捐款金额能作比较吗?我更觉得爱心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

  刘天明:爱心与捐款金额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我个人认为,捐款的金额应与个人的经济能力相协调。比如在这次赈灾捐款中,一位乞丐捐出了100多元,如果我们的公务员只捐10元钱的话,感觉上有点说不过去。在这样的大灾难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灾区人民。

  网友:我认为两者之间有关系。毕竟,捐款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表达爱心,而是帮助受捐者解决问题。如果捐款金额不能解决受捐者的问题,你再怎么表达爱心,对受捐者而言也是没有意义的。但我并不简单地认为捐1万元的就一定比捐1元的有爱心。捐款金额和爱心的关系,应该综合考虑捐款人的经济实力、家庭负担、挣钱方式、社会影响力以及他是否还有其他捐助行为等多方面因素。

  问题二:铁公鸡排行榜反映什么问题?

  刘天明:这其实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铁公鸡排行榜,几乎所有外国企业都觉得冤。据媒体报道,铁公鸡阿斯利康中国公司决定向地震灾区捐款,但向英国总部申请时,总部不肯签字,因为总部官员无法理解,民政部是政府机构,企业捐款绝对不可以交给政府部门。这是一个禁忌,在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是如此。这无疑也会影响效率。

  温国科:我觉得网友在这件事上显得过于浮躁,戾气过重,最明显的是以讹传讹,意气用事,只看到风吹草动,不懂保持自我冷静,分析事情。如疯传的刘德华、姚明等明星的捐款情况,在没有足够证据支撑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非常主观地起哄,乍看之下是种血性,其实这是盲目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好像大家都想有钱者多捐点钱,却不明白这种心态和行为其实已经有点失去理性了,已经在意识上侵犯了他人的自主权。

  这其实反映了一种非常错误甚至有害的观念。我们一定要记住,捐款一定要出于自愿,这是最高的原则。用任何其他的方式,比如舆论压力或道德谴责,让某人违背自己的意愿捐款,本质上是大恶行小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像王石宣称他的权限只有200万元。这是一种非常值得肯定的尊重规则的行为,或许比那种一激动就把捐款金额从3000万元提升到1亿元更值得赞赏。后者如果是他个人的或是他的独资公司的钱,那自然没有话可说。但如果是公司的钱,说严重点,他的行为完全是非法的,因而是无效的。在这里,尊重公司的管理规定是一个原则,而帮助灾民是另一个原则。无论如何,前一个原则要大于后一个原则。

  王成龙:我理解网友的行为,无非是希望每一个人或团体和企业,都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奉献爱心。王石的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的言论,之所以引起网民的热议和质疑,就在于他完全不考虑自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感。尽管爱心与捐款金额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每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说一个年收入10万元的人捐1000元比较合理的话,那么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人也捐1000元的话,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对他的爱心产生质疑。(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