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命题解析:加强试题与生活联系(5)
试题不纠缠于热点本身 试题充分体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8~9题组通过呈现我国某干流区两组蒸发量统计数据,考查区域内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求考生从地理事实数据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到判
试题不纠缠于热点本身
试题充分体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8~9题组通过呈现我国某干流区两组蒸发量统计数据,考查区域内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求考生从地理事实数据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到判断推导结论的思维方式,凸现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考查。10~12题组要求考生对不同类型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进行转换,从一个新的视角考查考生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从第10题的物候变化到第11题的空间定位, 既体现了“地球运动”的核心主干知识,又降低了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难度;尤其是第12题,以“立竿测影”的形式考查考生利用地理观测的方法来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地理问题。
试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践与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将地理学理论和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融入、渗透到高考试题中。试题涉及了新兴服务业发展、对外投资、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将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贯穿始终。试题并不纠缠于热点本身,而是从热点问题切入,挖掘其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通过巧妙设计图文情境,让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物理: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
物理试卷突出物理主干知识,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引导回归教材。在《考试说明》中所列的108个全部考点(不含实验)中,考查了69个,占63.89%,具有较高的知识覆盖面;在所要求的31个Ⅱ级考点中,考查了29个,占93.55%,突出了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坚持能力立意,避免繁杂运算。命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的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考查考生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五种能力的掌握程度。命题为避免繁难运算,选择题只涉及简单的计算,计算题与压轴题也设法减少考生的运算量。整卷的阅读量较去年减少约20%,答题的表达量较去年减少约30%。这些措施更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使物理素养的考查更加到位。
情境常规经典,贴近生活实际。试题选材注重选取考生所熟悉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发展。第13题振动和波动、第14题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第15题点电荷电场、第16题卫星绕行星运动、第17题自由落体与沿斜面下滑物体的比较、第18题铜环下落穿过条形磁铁、第20题水平转台和平抛运动、第21题牵引小船问题、第28(2)题的空气压缩机、第29(2)题救生员从小船跃入水中等,都是选取考生所熟悉的、经典的问题情境,贴近生活生产实际,让考生感到亲切,既有利于缓解考生紧张的应试心理,又有利于考生真实水平的发挥。第22题是压轴题,具有“新颖而不偏怪、巧妙而不繁难”的特点,有效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摒弃题海,引导学生注重体验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促进物理教学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实验题不拘泥于教材
注重操作过程,回归实验本质。实验题旨在努力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动手操作,引导中学物理教学切实加强分组实验,为普通高中的实验教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今年的实验题取材体现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第19(1)题如果考生没有亲自动手做过“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只是死记教材插图所给的仪器安装顺序就无法正确答题。第19(2)题以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电路连接、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验能力。两道实验题都重视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实验题的考查特点,凸显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考查要求。(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