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考点剖析与窍门点击23
第四讲:文学作品阅读 【考点剖析】 近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卷,都突出了对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所选文学作品多为思想内容
第四讲:文学作品阅读
【考点剖析】
近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卷,都突出了对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所选文学作品多为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而较少选用小说、戏剧等。《考试大纲》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包含3点内容:1.理解(B):包含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2.分析综合(C):包含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鉴赏评价(E):包含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命题形式为3道主观题,1道5选2的客观题。总分为18分。
【知识梳理与解题思路】
文学作品主要包含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类。通常设题考查理解文中语句,把握主要内容,划清层次结构,评鉴内容形式这四个方面。
命题者往往选取散文为阅读材料,考一篇散文中作者所表露的情感及表现作者情感的方式是什么,作者的情感世界有什么发展变化,情感产生的缘由是什么等。我们读散文,就应当这样去探究作者的情缘。命题者特别喜欢考散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现情感的情物。应当说明,这里所说的物是广义的,可以是人物、事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任何一篇散文,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上面所说的某个或某些物。应当说,一篇优秀的散文,总是以物作为载体来揭示理念、传达情感的。
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绝非一日之功,但掌握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正确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文章是大有裨益的。此类试题一般有如下几种答题方法和技巧。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与阅读其他文体的作品相比,阅读文学作品更应重视整体感知,阅读时,首先必须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认真通读全文,从宏观上驾驭文章,并从整体出发,抓住文中人、事、景、物、情这些基本要素,认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作品所包含的人物、事件、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以及作者借以表达的对生活的见解和对所写人物所持的态度,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其次,可结合作者的情况、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将作品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考察。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地分析、评价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及这种性格和命运形成的原因、社会意义;分析、评价文中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以及事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以及这种观点的依据、价值等。
文后题目的内容亦可帮助我们揣测文章的主旨,预先浏览一下,在通读全文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提示。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把握了全篇的主旨后,还需进一步理清文章的脉络,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样,可以提高答题的效率。可是有些考生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问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既费时费力,又容易答错。
3.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阅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答案一般都能在选文里找到。答题时,必须确认题目涉及到的语句、段落或区间,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抠出来的。
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句子太长,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对选出的语言信息根据题意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进行表述。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目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题干要求,把握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