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文章正文

现代文阅读考点剖析与窍门点击13

时间:2009-11-02 11: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二、那么,如何针对这类试题进行解答呢?  1、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需要对文本内容的具体理解、对相关信息的准确索检,以及相关

  二、那么,如何针对这类试题进行解答呢?

  1、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需要对文本内容的具体理解、对相关信息的准确索检,以及相关知识的储备和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这四个方面是基本的要求,缺一不可。它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思考,会探究,会从旧知中获得新知,具有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有时选项中虽然也引用文本中的某些语言表述,但不是侧重于确认表述是否符合愿意、语言转换是否改变了原文的意思,而是侧重于思考由原文能否推断出某一方面的新的认知或结论。因此,仅仅把选项与文章中某一语言单位(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对照的方式,将无法保证推断的正确,还要考虑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推断的倾向性与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否一致。

  3、挖掘文本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是解答这类试题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文本中,作者对某一方面的认知或结论,虽然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但总该有一定的暗示。解题中就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暗示,要细致体会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或者是作者在文章中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要注意观点间的异同及作者的看法;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要注意因角度的变换而结论也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4、注意一些关键语言。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如:表示事物出现的先与后、主与次、片面与全面和已然、未然、将然以及偶然、必然等等,试题中常见语言形式有已经成为,今后必将,有望将,都是,往往是,也许是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

  5、推断不能只是看选项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文意,还应当注意推断关系是否成立,它要求考生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由此推彼、由已知推未知的以分析综合为主要特征的合理推断。这种推断关系,往往表现为论据与观点的推断,或者是因果推断、条件推断、对比推断、类比推断、取舍推断、承继推断、目的推断等等。要掌握一些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三、推断的要领

  推断,就是由已知的判断(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结论)。高考的科技文和社科文的推断题,其前提出自文中,结论则往往在文外。

  1.牢固掌握推断成立的依据。

  考生解答推断题,重在分析推断能否成立,也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是否合乎常理。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第10题(原文见典例精选《沙尘暴》)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在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造大自然。

  其题干为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其选项C为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在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其前提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其结论是人类也就完全在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这一推断能够成立。其选项A为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前提与结论是强加因果关系,此推断不能成立。

  2.准确掌握推断不能成立的原因

  高考推断题推断不能成立的具体原因:

  ⑴推断以偏概全。

  例如,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这只是部分现象,被人类所利用则是对全体的断定,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