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全译(原文注释译文)8
【原文】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①,南面而不释然②,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③,犹存乎蓬艾之间④。若不释然⑤,何哉?昔者十
【原文】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①,南面而不释然②,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③,犹存乎蓬艾之间④。若不释然⑤,何哉?昔者十日并出⑥,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⑦!
齧缺问乎王倪曰⑧:子知物之所同是乎⑨?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⑩?且吾尝试问乎女(11):民湿寝则腰疾偏死(12),?然乎哉(13)?木处则惴慄恂惧(14),猨猴然乎哉(15)?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16),麋鹿食荐(17),蝍蛆甘带(18),鸱鸦耆鼠(19),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20),麋与鹿交,?与鱼游(21)。毛嫱丽姬(22),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23)。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24),是非之塗(25),樊然殽乱(26),吾恶能知其辩(27)!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28)?王倪曰:至人神矣(29)!大泽焚而不能热(30),河汉沍而不能寒(31),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32)。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33),而况利害之端乎!
【注释】
①宗、脍、胥敖:三个小国国名。
②南面:君主临朝;古代帝王上朝理事总坐北朝南。释然:不耿介于怀的样子。一说释通作怿,喜悦的意思。
③三子者:指上述三国的国君。
④蓬艾:两种草名。存乎蓬艾之间比喻国微君卑,不足与之计较。
⑤若:你。
⑥十日并出:指古代寓言中十个太阳一并出来的故事,庄子借此比喻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地方。
⑦进:进了一步,具有超过、胜过的意思。
⑧齧(ni)缺、王倪:传说中的古代贤人,实为庄子寓言故事中虚拟的人物。
⑨所同是:意思是相互间共同的地方。
⑩庸讵:怎么、哪里。
(11)女:汝,你。
(12)湿寝:在潮湿的地方寝卧。偏死:偏瘫,即半身不遂。
(13)?(qiū):鳅字的异体,即泥鳅。
(14)木处:在高高的树木上居住。惴:慄、恂(xn)、惧:四字都是恐惧、惧怕的意思。
(15)猨:猿字的异体,猨猴即猿猴。
(16)刍(ch):草。豢(hun):养。刍豢,用草喂养,这里代指家畜、牲口。
(17)麋(m):一种食草的珍贵兽类,与鹿同科。荐(jin):美草。
(18)蝍(j)蛆(jū):蜈蚣。甘:甜美,嗜好;这里作动词。带:小蛇。甘带意思是以小蛇为美食。
(19)鸱(ch):猫头鹰。耆:亦写作嗜,嗜好。
(20)猵(biān)狙(jū):一种类似猿猴的动物。猨猵狙以为雌,即猿以狙猵为雌。旧注猵狙喜与雌猿交配,以猿为雌,但与句法不合,姑备参考。
(21)游:戏游,即交尾。
(22)毛嫱(qin)、丽姬:古代著名的美人。
(23)决(xu):通作,迅疾的样子。骤:快速奔跑。
(24)端:端绪。
(25)塗:通作途,道路,途径。
(26)樊然:杂乱的样子。殽(yo):这里讲作淆,混杂的意思。
(27)辩:通作辨,分别、区分的意思。
(28)至人:这里指能够达到忘我境界的、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29)神:神妙不测。
(30)泽:聚水的洼地。泽地水源充足,林木灌丛生长茂密。
(31)沍(h)河水冻结。
(32)根据前两句的句式结构分析,这一句似应分别成两个七字句,故有人认为此处有脱落,疑为疾雷破山不能伤,飘风振海不能惊,姑备参考。
(33)无变于己:意思是对于他自己全无变化。
【译文】
从前尧曾向舜问道:我想征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上朝理事总是心绪不宁,是什么原因呢?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你总是耿耿于怀心神不宁,为什么呢?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何况你崇高的德行又远远超过了太阳的光亮呢!(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