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文章正文

《庄子》全译(原文 注释 译文)36

时间:2009-11-02 11: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德充符  【原文】  鲁有兀者王骀①,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②: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③。立不教,坐不议;虚而

  德充符

  【原文】

  鲁有兀者王骀①,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②: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③。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④?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⑤。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⑥!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⑦,其与庸亦远矣⑧。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⑨?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⑩。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11),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12)。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13);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14)。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15),而游心乎德之和(16);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17),视丧其足犹遗土也(18)。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19),得其心以其心(20)。得其常心(21),物何为最之哉(22)?仲尼曰:人莫鑑于流水而鑑于止水(23),唯止能止众止(24)。受命于地(25),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26),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27),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28)。将求名而能自要者(29),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30),府万物(31),直寓六骸(32),象耳目(33),一知之所知(34),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35),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肎以物为事乎(36)!

  【注释】

  ①兀:通作跀(yu),断足的刑法。兀者指受过跀刑只有一只脚的人。王骀(ti):假托的人名。

  ②常季:鲁国贤人,传说为孔子弟子。

  ③中分鲁:在鲁国平分,意思是在鲁国彼此间差不多,不分上下。

  ④无形:不具有完整的形体。心成:内心世界达到成熟的境界。一说无形指不须用形表,心成指潜移默化。

  ⑤直:通作特,仅只的意思。后:意思是落在对方的后面。

  ⑥奚:何。假:已,只。

  ⑦王:突出、超过的意思;王先生即远远超过了先生。

  ⑧庸:平庸,这里指平常的人。其与庸亦远矣,是说他跟平常人相比也就相差很远很远了。

  ⑨若之何:如何,怎么样。

  ⑩遗:失。不与之遗是说不会随着天翻地覆的情况而丧失。

  (11)审:明悉,通晓。假:凭依;无假即是无待。旧注假通作瑕,指审度自己没有一点儿毛病;姑备参考。

  (12)命:任。命物之化就是听任事物的变化。宗:本,主旨。

  (13)肝胆楚越:肝胆两种器官紧紧相连,楚越两国相去甚远,喻指邻近的肝胆同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越那样相去甚远。

  (14)一:同一,一样的。

  (15)耳目之所宜:指适宜于听觉、视觉的东西。

  (16)游心:使心灵自由驰骋遨游。和:混同。

  (17)听一:同一的方面。所丧:失去而引起差异的一面。

  (18)遗土:失落土块。

  (19)以下四句很不好理解,各家断句也不一致,这里取传统的断句方法。为己:即修己。知(zh):智慧。为己以其知即以其知为己,意思是运用自己的才智来修养自己。

  (20)得其心以其心:即以其心得其心,大意是,用自己的心智去求取自己的理念。

  (21)常心:真常之心,即忘知忘觉,无思无虑的心境。

  (22)物:外物,这里指众多的门徒。何为:为何,为什么。最:聚集。

  (23)鑑:鉴字的异体,照看,审察的意思。远古无镜子,人们对着盛有水的器皿照看就像今天照镜子一样,故有鉴于止水而莫鉴于流水的说法。

  (24)唯止能止众止:唯有静止之物方能照人,方能使别的什么东西也静止下来。

  (25)以下四句有的版本为六句: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句式要工整得多,姑备参考。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