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文章正文

《庄子》全译(原文 注释 译文)39

时间:2009-11-02 11: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译文】  鲁国有个被砍去脚趾的人,名叫叔山无趾,靠脚后跟走路去拜见孔子。孔子对他说:你极不谨慎,早先犯了过错才留下如此的后果。

  【译文】

  鲁国有个被砍去脚趾的人,名叫叔山无趾,靠脚后跟走路去拜见孔子。孔子对他说:你极不谨慎,早先犯了过错才留下如此的后果。虽然今天你来到了我这里,可是怎么能够追回以往呢!叔山无趾说:我只因不识事理而轻率作践自身,所以才失掉了两只脚趾。如今我来到你这里,还保有比双脚更为可贵的道德修养,所以我想竭力保全它。苍天没有什么不覆盖,大地没有什么不托载,我把先生看作天地,哪知先生竟是这样的人!孔子说:我孔丘实在浅薄。先生怎么不进来呢,请把你所知晓的道理讲一讲。叔山无趾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要努力啊。叔山无趾是一个被砍掉脚趾的人,他还努力进学来补救先前做过的错事,何况道德品行乃至身形体态都没有什么缺欠的人呢!

  叔山无趾对老子说:孔子作为一个道德修养至尚的人,恐怕还未能达到吧?他为什么不停地来向你求教呢?他还在祈求奇异虚妄的名声能传扬于外,难道不懂得道德修养至尚的人总是把这一切看作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吗?老子说:怎么不径直让他把生和死看成一样,把可以与不可以看作是齐一的,从而解脱他的枷锁,这样恐怕也就可以了吧?叔山无趾说:这是上天加给他的处罚,哪里可以解脱!

  【原文】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①,曰哀骀它②。丈夫与之处者③,思而不能去也④。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⑤,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⑥,无聚禄以望人之腹⑦。又以恶骇天下⑧,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⑨,且而雌雄合乎前⑩,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11),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12);不至乎期年(13),而寡人信之。国无宰(14),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15)。氾而若辞(16),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卹焉若有亡也(17),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18),适见子食于其死母者(19),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20)。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21)。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22);刖者之屦(23),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24),不爪翦(25),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26),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27),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28)。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29),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30);日夜相代乎前(31),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32)。故不足以滑和(33),不可入于灵府(34)。使之和豫(35),通而不失于兑(36),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37),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38)。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39),内保之而外不荡也(40)。德者,成和之脩也(41)。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42):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43),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注释】

  ①恶人:丑陋的人。

  ②哀骀(ti)它(tuō):虚构的人名。

  ③丈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

  ④去:离开。

  ⑤唱:唱导,前导;跟下句的和相对应。

  ⑥君人之位:即统治别人的地位。济:救助。

  ⑦禄:俸禄,这里泛指财物。望:月儿满圆;这里引申用其饱满之义,望人之腹即使人人都能吃饱。

  ⑧骇:惊扰。

  ⑨四域:四周的邻界。

  ⑩雌雄:这里泛指妇女和男人。合:亲近。

  (11)寡人:古代国君的谦称。

  (12)意:猜想,意料。有意乎其为人意思是,对于他的为人有了了解。(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