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 文章正文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2

时间:2009-11-02 11: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二)以音猜义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甲

  (二)以音猜义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顿通钝。又如: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04年湖北卷试题)。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