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文言文 > 文章正文

如何快速辨识定语后置句

时间:2009-11-02 11: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对于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高考考试大纲上尽管没有把它作为考查内容,但是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对文句的理解和翻译常常又需要运用到

  对于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高考考试大纲上尽管没有把它作为考查内容,但是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对文句的理解和翻译常常又需要运用到特殊句式的有关知识,而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科书上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很简单,尤其是对定语后置的情况只举了三个例句,学生肯定掌握不好。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这些知识。下面我就讲讲如何快速辨识定语后置句。

  我们知道,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中心词 之 后置定语例如:

  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 之(而) 后置定语 者例如:

  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 后置定语 者如:

  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中心词 数量词如:

  ⑥(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今)(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⑥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辨识定语后置要注意两点: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

  ⑦村中少年好事(定语 主语 谓语 宾语)

  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定语后置)

  ⑨村中少年之好事(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