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祥: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21
一、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一、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1.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德何如,则可以王矣?4.何由知吾可也?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6.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7.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