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默读 高考文言文复习必胜策略
在高三复习迎考中,许多学生不太喜欢或很少朗读文言文,所以,绝大数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即对语意及用法所产生的直觉感知还是比较浅
在高三复习迎考中,许多学生不太喜欢或很少朗读文言文,所以,绝大数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即对语意及用法所产生的直觉感知还是比较浅、比较滞的。在考场上,面对第一次见面的生疏文言语段,不少学生反映读不懂,于是只得云里雾里地去理解文义,连猜带蒙地去解答题目。
若能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朗读,在考场上辅之以默读,在答题时就会容易入题,也容易解题,考生不妨一试。
考前进行一遍朗读
在考前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如果能再进行一次踏踏实实的朗读,一定能够获得很大的收益。因为,读,不易走神聚精会神是最佳的复习效果;读,不易忘记刻骨铭心是把握知识的最好状态;读,易加深理解准确理解是赢得高分的重要保障;读,易触发灵感心有灵犀是立意创新的源源活水。
在考前这几天,把语文书和各类考卷上的文言文通读一遍,读到能够同步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嘴上读文,脑中译文,自己嘴上所诵读的声与自己心里所理解的义,来一个同步翻译。
重视文言实词语言环境
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一个核心实词的理解。
每一个实词都有着它最基本的意义,这些意义大都在我们的理解和把握之内;但每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意义。在解读实词时我们往往会忽略甚至忘记这个实词的语言环境这是我们在朗读时要时时提醒自己的关键之处。如果在解答试卷时,我们离开了这个词的语言环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实词的基本意义来认知试卷上的实词,这样就会造成对实词理解的严重偏差。
在实词的解答中,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
组词法习惯于用组词的方法来思考和释词;填空法把需要解释的词扔掉,只是按照上下文的意思填入一个词语;对应法只是用一个双音节的词语释词对应。这些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考场默读提高阅读质量
如果有了考前朗读的热身过程,在考场上考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默读状态。默读能够促进考生对文义的准确、正确理解。
在考场默读中,考生应该具有这样两个意识:
知识点分布意识。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者常常是用有限的题目量来涵盖较多的文言文知识,这样可以使得考查的范围更大、知识更广。命题者命题的策略也正是我们复习和考试的策略,即同一个知识点在同一份试卷中重复出现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整体把握意识。文言文句子翻译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以及人物、事件、观点等。古人在表达时,由于所处年代的政治氛围、道德规范、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要素,使得作者在表达文意的时候,染上了较明显的时空色彩,这些都是我们默读时需要注意的。
相关链接: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
如何快速辨识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断句与标点题解题技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