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文言文 > 文章正文

张志祥: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22

时间:2009-11-02 11:48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五)、固定句式

  1、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3、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4、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荀子〉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逍遥游》〈庄子〉

  8、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9、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柳毅传》李朝威

  10、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1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1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