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文言文 > 文章正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6套23

时间:2009-11-02 11:4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二十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

  二十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

  贤母有知能,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于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初,元季无政。大家以赀结长吏,出之租税,俾小民佃者代输,里正因而渔利。每亩征米四升,小民以为病。会贤母家为里正,催民租税,命减其半,不足宁出己粟以输。乡闾贫弱赖以不困。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麦斗责谷二斗三升。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日:饥者众,而吾家幸有余,安忍乘时取倍蓰之息?若等无效他人,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于是长子遵母意,与诸弟行之。又白于县,请禁多取息以病民者。母好施予孤弱,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不责其偿。为之娶妇,使成家业。如是者二十余人。人或告饥,推食以予之。遇人有急,度其事可解,属诸子解之。后或背负,绝不与较。至不义人戒莫近,事于不可者戒勿为。其揣料世事,明远甚,虽丈夫有弗逮也。家人指逾千,婢仆指称之,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无有怨者。

  (节选自《童贤母传》明?方孝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政一任之一:全,都。

  B.元季无政季:指后期或末期

  C.俾小民佃者代输代输:代理运输。

  D.宜减息一斗,以为乡率率:表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饮食必执匙箸以进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①贤母事之孝敬雍顺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①后或背负,绝不与较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①事于不可者戒勿为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童贤母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贤母躬抱持洗涤②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

  ③不足宁出己粟以输④宜减息一斗

  ⑤不能自存者给以钱粟⑥人人察其饥饱苦乐与其才性所宜

  A.①③⑥B.③④⑤C.②④⑥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贤母十三岁嫁到童家,恭敬孝顺老人,精心伺候生病的祖母,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为媳之道。

  B.童贤母明慧贤能,对子女悉心教诲,对家庭操持有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C.童贤母改变以前大户人家的做法,不用资财结交官吏,不剥削租种自己田地的人,专心管理乡甲事务,深受村民的拥戴。

  D.童贤母深明事理,告诫子女远离不义之人,拒做不合理之事,对家人奴婢关怀备至,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

  参考答案

  1、C(代输:代为交纳租赋。)

  2、D(介词,对于。A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目的。B①代词,他的;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C①代词,有的人;②副词,倘或,如果。)

  3、B(①说童贤母孝慈;②说他持家有方;⑥说他善于识人,与乐善好施无关,可排除。)

  4、C(里正.即里长,对正直的人来说是一种差役,见《促织》中里正役的说法.且专心管理在文中无依据.只涉及她的乐善好施。C项说法有误。)

  参考译文:

  童贤母.姓罗,是宁海县一个叫童释卿的处士的妻子.罗家原先是县里的大户,童贤母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她举止端庄,为人厚道.有见识,十三岁的时候嫁到了童家。当时童处士的祖母年龄已经很大了,并且父母也已很老了,童贤母非常孝顺恭敬地侍奉他们,治家理财缝缝补补很合乎为媳之道.公公婆婆非常高兴,家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她来管理。童处士的祖母晚年有病.手脚麻痹不能活动,大小便有时弄脏了床席.童贤母就亲自抱着她或扶着她清洗。吃饭时,童贤母一定拿着汤匙或筷子亲自喂她,长久如此,从不懈怠,(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