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制胜——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3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宾语。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况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和仇恨,则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
文言虚词是公认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数量减了又减,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因此它是动词。2句中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
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代词、助词,介词、连词,等等,又该怎样鉴别呢?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