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物理名人 > 文章正文

朱正元(2)

时间:2009-11-02 11: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40年代末50年代初,朱正元同时执教于江南大学和之江大学,每周往返于无锡和杭州两地,为培养人才而奔波于旅途之中。 1952年院系调整,朱正元十分重视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50年代,在全国普遍通用苏

  40年代末50年代初,朱正元同时执教于江南大学和之江大学,每周往返于无锡和杭州两地,为培养人才而奔波于旅途之中。

  1952年院系调整,朱正元十分重视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50年代,在全国普遍通用苏联教材的大潮中,他主张博采苏联和西方教材之长,结合我国实际,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1959年,他组织几位中学教师,编写大学物理教材。他大胆尝试,融合普通物理与理论物理内容,编写并出版了《力学讲义》和《电磁学讲义》。70年代末,有鉴于高考落榜而又立志自学大学课程的青年们缺乏适当的自学书籍,他又编写了《大学物理自学丛书》,一套共7册。在这些教材的编写中,他十分注意物理学的应用,并反映最新科技成就。1959年,鉴于苏联两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他在《力学讲义》中以一定篇幅叙述变质量力学问题;1979年,鉴于静电应用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他在《大学物理自学丛书》中,又编进了有关静电测量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章节。

  朱正元特别强调物理教师应当透彻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方能教好学生,不致误人子弟。从50年代初开始,他撰写了几十篇文章,作了上百次报告,以帮助中学教师了解并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他的认真程度是惊人的:每篇文章的写作要经过长时间、甚至一年的思考,伏案书桌,几易其稿,有的还自己动手实验,经验证后方公开发表。他生前撰写了《中学物理教材选论》一书,从60年代开始,就在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本科生中试用,深受学生和中学教师欢迎。但直到他逝世前,虽已5次修改,却始终未能正式出版。该书中对于中学教师常常误解或混同的重量、重力、万有引力概念,讲清来龙去脉,说理透彻。

  60年代初,朱正元应人民教育出版社之请,曾任中学物理教科书编写顾问。对于课本初稿,他不厌其烦地仔细审阅多遍,然后逐句逐字提出修改意见。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回收的几十份意见书中,朱正元的意见最为详尽,从而得到人们的称赞。他说:做事就怕认真。像这样的事,稍不认真,错误就要流传几代呀!

  朱正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风范为几代人所敬仰。他平生深恶痛绝公私不分、计较报酬和其他不正之风,常告诫学生:如若上下交争利,则国危矣。他平时要求学生多背熟一些自然数据,而他自己能背出上百个自然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值,甚至连火车铁轨的标准轨距也记得一清二楚。他认为,作为教师,不能每遇常用数据就查阅手册。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致上课时衣着仪表、擦黑板手势都不会放过。他认为,教师的某种不良习惯,会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坏影响。因此,他特别重视纠正学生中写错别字或不规范字的行为。在他任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主任期间,曾要求系秘书在系公告栏中每周公布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一段时间后,果然效果极佳。此事曾在校内传为佳话,连中文系师生也都赞叹不已。他坚持主张,良好的中小学教育是大学质量的基础。因此,他还注重初级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直至耄耋之年,还为中小学生夏令营表演物理实验,作科普报告。为使报告有针对性,他亲临小学,认真阅读小学课本。

  1980年,年届80高龄的朱正元创办了《物理教师》期刊,给全国中学物理教师开辟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和争鸣场所。1981年,他又倡议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并且被该研究会推举为名誉理事长。1982年,江苏师范大学改为综合大学苏州大学,他被推举为物理系名誉系主任和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仍一再强调,虽然学校体制变了,但培养出色的好师资这一条不能变。1984年10月,他还坐着轮椅出席《物理通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致开幕词。直至1985年2月27日,因心力衰竭去世,临终之前,他一直关心着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

  朱正元热爱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和鼓励了他的第二代、第三代。他的10个子女媳婿中,有8位是教师。在他去世前,他的孙子也当了教师。朱正元一家的教师世家美名,曾传遍苏州大街小巷。(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