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圣麟(3)
在困难条件下仍坚持开展实验研究 褚圣麟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虽然回国后他的工作和生活处于很不安定的状态,但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仍始终坚持开展实验研究。他把科学研究看作是提高教师科学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和提高
在困难条件下仍坚持开展实验研究
褚圣麟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虽然回国后他的工作和生活处于很不安定的状态,但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仍始终坚持开展实验研究。他把科学研究看作是提高教师科学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他在岭南大学与赵邦俊一起从事大气电学研究,写成《中国广州地面以上电势梯度和大气电流密度的测量》一文,发表在1938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昆明出版的集刊第12卷上。在沦陷区的北平辅仁大学,他又指导研究生,并亲自动手安装设备研究宇宙线,他和F.Oster、吕烈扬合作写的论文《在地磁纬度2831处宇宙线的东西不对称性和极区及赤道区吸收定律指数差的估算》发表在1946年美国《物理评论》第69卷上。50年代院系调整前后,他继续指导研究生从事离子质谱计和宇宙线中高能粒子的研究。我国建立博士研究生制度后,他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批被批准的几位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从事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他与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孙德兖合作进行胁变岩盐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的研究,所写论文发表于1948年第一期《结晶学报》(ActaCryst。)上。1985年他和吴自勤以及他们指导的研究生张仁济进行Ge-Au双层膜与Ge-Au合金膜中非晶态Ge的结晶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此外,他在1975年第三届全国磁学会议上作《稀土元素在磁学领域中的应用》的综述报告。1985年,已届80高龄的褚圣麟还应邀赴美参加第19届国际宇宙线讨论会。
热心于物理学会与科普工作
褚圣麟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19781987)、名誉理事(1987),北京市物理学会理事长(19631986)、名誉理事长(1986),中国物理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781987)、物理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1963),民盟中央委员兼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581986)、中央参议委员(1986)。他经常应邀到教学讨论会或科普报告会上作报告,例如在1982年全国原子物理学暑期教学讨论会上曾作《原子物理学发展史》、《近代原子物理学的新发展》和《关于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的一些问题》等讲演,曾面向社会作原子能和平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以及物理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科普报告。他的报告资料丰富、语言生动、比喻恰当、深入浅出,很受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的欢迎。在科普书刊的出版方面,褚圣麟曾任《物理通报》编委和《物理基础知识丛书》主编,后者共19册。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的编委兼原子物理学分支学科主编。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热心于物理学会的工作和科学普及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物理学会于1990年分别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对我国科学普及事业做出的贡献。
国家和人民对这样一位在高校物理学教学战线上辛勤耕耘逾50年,为我国物理学领域培养了几代人才的老教授是不会忘记的。褚圣麟对我国高校物理学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对物理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1991年10月,国务院为表彰他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授予他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