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历史复习 > 历史百科 > 文章正文

帝王之妻的楷模:马皇后和长孙皇后(4)

时间:2009-11-02 11: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兵变后,顺利除掉了太子和李元吉,受到兵变威胁的李渊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命令李世民掌管军国大事,实际上已经把权力交给了李世民。一年过后,李渊以年事已高为由禅位给太子李世民,自己退居太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兵变后,顺利除掉了太子和李元吉,受到兵变威胁的李渊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命令李世民掌管军国大事,实际上已经把权力交给了李世民。一年过后,李渊以年事已高为由禅位给太子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

  李世民称帝后,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当初隋文帝的独孤皇后虽然也曾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序,但她靠的是专制的政策和手腕;而长孙皇后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就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军国大事,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服呢!

  长孙皇后生性简朴,即使当上皇后后,依然保持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样。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鉴于历朝历代皇后干权乱政引起的恶劣后果,不愿意过问国家大事。她对太宗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干脆不予回答。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虚心纳谏一事。唐太宗深受其益,因而也执行得尤为到家,他常对左右说:人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必须借助于明镜;君王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依靠直言的谏臣。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士。魏征常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直接了当地当面指出,并力劝他改正,唐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有时在一些小事上魏征也不放过,让唐太宗常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一次,唐大宗兴致突发,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要到郊外狩猎。正待出宫门时,迎面遇上了魏征,魏征问明了情况,当即对唐太宗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当时兴趣正浓,心想:我一个富拥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时间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兽又怎么样呢?于是请魏征让到一旁,自己仍坚持这一次出游。魏征却不肯妥协,站在路中坚决拦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左右的人见了都替魏征捏一把汗。

  唐太宗回宫后,一边脱衣服,一边怒气冲冲地骂道:我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知道原由后,便回去穿上只有在祭祀宗庙等正式场合才穿的皇后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她这一举措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不知她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何事如此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直,由此可见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消,魏征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由此可见,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机智。长孙皇后与唐太宗所生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嘀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酸。因而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贞观盛世的形成,与太宗和皇后力持节俭政策是分不开的,在这方面,长孙皇后为天下人作出了表率。(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