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妻的楷模:马皇后和长孙皇后(3)
马太后坚持以节俭的风气化行天下,有三个亲王车马衣服很朴素,太后知道后,大加赞赏,每人赐给钱五百万。她亲族中有简朴、谦让义行的,她就加以勉励,而对那些衣服车马奢侈过度的,就开除他们入宫的门籍,遣送回家
马太后坚持以节俭的风气化行天下,有三个亲王车马衣服很朴素,太后知道后,大加赞赏,每人赐给钱五百万。她亲族中有简朴、谦让义行的,她就加以勉励,而对那些衣服车马奢侈过度的,就开除他们入宫的门籍,遣送回家。在她的倡导下,全国上下都以简朴为荣。后来,她母亲太夫人去世,家中人把坟茔砌得高一些,超过了国家制度的规定,马太后立命马廖将高出的部分削去。
公元79年,全国农业获得了丰收,边境也太平无事,章帝又提出封三位舅舅为列侯的事,太后仍然辞让、马氏三兄弟也不愿就封。章帝坚持要封,受封之前,太后将三兄弟召来,劝诫他们说:我年轻少壮时,时时提醒自己,居不求安,食不贪饱,恭谦克己,兢兢业业,只望能把国家治理好,让百姓们生活得好一些,以不负先帝的遗愿。希望各兄弟也能共承此志,使归天之日,无所遗恨。三兄弟接受了太后的劝导,在受封之后不久,即辞去官职,回家养老。
就在这一年,马太后因病逝世,享年41岁。马皇后一生勤俭、朴素,谦逊,知书识礼,明理达义。她的所做所为,对明帝、章帝两朝的政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赢得后世人们的赞誉。
同样,唐太宗任用贤臣,虚心纳谏,开创贞观盛世,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母亲是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长孙皇后小时就喜欢读书,生长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统的教育,形成了知书达礼、贤淑温柔、正直善良的品性。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有时回到娘家,她舅舅高士廉看到有两丈高的马立在屋子后面,感到很害怕,便让算卦的人占卜,算卦的人为她测生辰八字时就说她坤载万物,德合无疆,履中居顺,贵不可言。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十八岁时就单枪匹马突入敌人阵营之中,救出身陷重围的父亲;二十岁时便有王者之风,能折节下士,疏财广招天下豪杰;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
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擞,所向无敌。
李世民功勋卓著,李渊也曾想过立他为太子,可是上面却有长子建成,依照封建宗法制度,立太子一定要立嫡长子,李渊便立建成为太子,又觉得对李世民不起,便封他为天策府上将军,自己开府,设置官属,还拥有自己的兵将,并且允诺他和建成把国家分成两半,各自为帝。
正是这些紊乱的措施直接导致了后来的玄武门兵变。
太子李建成看到李世民势力过大,已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便联合弟弟李元吉一同谋害李世民。据历史记载,建成既昏庸又贪酒好色,还秽乱宫廷,不过这些话可信度不高,唐朝的史臣自然为李世民说好话,为他的弑兄自立找借口,便栽给建成种种罪名。后代的史臣因为李世民的英明伟大,也都讳言此事。但太子和亲王势均力敌情况必然会导致一场火并。
长孙王妃孝顺高祖李渊,和各后妃的关系也很好,她还弥缝妯娌间的关系,希望借助妯娌间的密切关系缓和李世民兄弟间的紧张气氛。可是她做的这些努力固定不会有结果。在权势面前,亲情和道德便显得微不足道。
李建成和李元吉屡次暗害李世民都没有得手,便采取釜底抽薪之策,依仗自己太子的地位,把秦王府中李世民的左右亲信和大将调出秦王府。李世民看到自己有被架空的危险,而他的亲信房玄龄、长孙无忌、心腹大将尉迟敬德等人连劝带逼,让他除掉太子和元吉。李世民也明白除此别无他途,便召集将士,准备伏兵玄武门,趁太子和元吉入朝时杀掉。当夜出发时,长孙王妃虽然不愿看到这种场面,但为丈夫着想,也只好赞成。她亲自到军前,勉励将士,将士们越发感激发奋。(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