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历史复习 >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高考历史试题的解答应结合地理思维

时间:2010-12-28 16: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人类社会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开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这也正是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所说的人类

  人类社会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开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理因素的制约。这也正是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所说的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地缘因素”。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对历史题目进行破解,在此,我们共同来分享一下前人经验,以供借鉴。
  一、利用地理因素中的时间规律性来判定人类社会活动的时间性
  在文科综合测试下,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界的时间规律性来判定有关史地综合题中人类社会活动的时间性。
  例【1】宋代海上(贸易)往来大多是三、四月从日本驶往中国的江浙沿海,五、六月从江浙沿海驶向日本。这样选择航行的时间主要是为了(  )。
  A、避开倭寇的活动
  B、遵守朝廷有关海禁的规定
  C、利用海洋回流
  D、利用季风
  例【2】当时(元代)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柬埔寨)的较佳时间是(  )。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解析】本题题干是典型的历史情景,而各备选项则是以历史情景与地理情景相混杂或单一的地理情景方式来迷惑考生,是一种较好的史地综合题。由于时间季节的变化,区域地理自然现象的特性也随之而变,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是根据这些特性的变化,或躲避或利用。因此,无论是宋代海上贸易的往返时间还是元代前往柬埔寨,都正是利用了区域地理因素中,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东亚地区,随季节变化而风向变化的自然规律,以便于以风力作为动力的帆船航行来选择时间的。故正确答案为D和A。另如,2003年全国文综卷中第40题的第(2)问:“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此题也属于这类利用地理思维来解答历史试题的综合题。
  二、利用地理因素中的交通特点来判定影响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区域范围
  人类社会活动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中进行的,其活动的空间范围程度,受地理因素中地形、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就会扩大活动区域,反之就会缩小。这就使历史和地理密切结合起来,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地理知识中的交通环境特点来分析历史上某一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范围状况,提高解答综合试题的能力。
  例【3】当时(北宋)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江汉平原
  【解析】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范围,受地理因素中地形、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就会扩大活动区域,反之就会缩小。这就使历史和地理密切结合起来。如本题,题干是历史知识而选项是明显的地理术语,同时题干又强调了“水路”运输,所以学生既要根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如京杭运河连通淮河与长江;宋代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最高),又要熟悉地理因素中的河网水系(汴河经运河与淮河、长江联连,又经运河中的江南河与太湖流域联通),才能正确得出正确选项为C。另如,2001年文综卷第41题第(1)问中的“A地区(几内亚湾的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时殖民区域扩大的限制。”也属于此类综合题。
  三、利用地理因素中的特定地理特性来判定人类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地理环境中的地带性差异,不仅影响了人类社会不同区域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影响了经济类型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特色。
  例【4】一位宋代人描述他所经过处,说其地“土多林木,田宜麻、谷”,人们“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气候则“盛夏如中国十月”,所以“皆以厚毛为衣,非入室不撤(解衣)”。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