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高考历史卷看复习中对教材的运用(2)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共性和实质,从而解决问题。 三、运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度 运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度,就是指“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共性和实质,从而解决问题。
三、运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度
运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度,就是指“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历史课程标准》),同时带着综合的意识、信息转换的意识去阅读教材,训练学生收集处理多元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培养在新情境下重新整合知识的能力。
高考命题是由情境、立意和设问三要素构成的。其中,立意是灵魂,体现考试的目的,情境是立意的体现,设问则是联接立意与情境的纽带。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能力立意”已成为高考的主体。
由此可见,在高三的复习中必须重视基础,把握“双基”,抓住主干知识,做到细、全、熟、深、活,建立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规律和考查历史的理论方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已有的结论性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并能掌握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及其联系性,达到能够运用理解的知识及观点分析、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目的。来源:360高考-高考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