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化学复习 > 化学研究小组 > 文章正文

《考试大纲》就是最好的高考信息(2)

时间:2009-11-02 11: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2005年《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中共用五道实验题(T19、22、23、、24、25),全部是无机实验,2005年高考理综试题春考卷和夏考卷中考的全部是无机实验,而且都与碳酸钠跟酸反应有密切关系;2005年《考试大纲》题型示例


  2005年《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中共用五道实验题(T19、22、23、、24、25),全部是无机实验,2005年高考理综试题春考卷和夏考卷中考的全部是无机实验,而且都与碳酸钠跟酸反应有密切关系;2005年《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中的第21题考查了常见元素(S、N)及其化合物的转换,2005年高考理综试题夏考卷第26题考核了常见元素(Cl、N)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卤素前几年未考,2005年大纲专门为卤素变化提了一条);2005年《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中第32题与2005年高考理综试题夏考卷第29题惊人的相似;与2005年春考卷的第28题一样,题型示例中有多道填空型计算题,如17、29、30、31等;2005年《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中有三道推断题(T14、21、26),2005年高考,春考、夏考都有两道推断题。
  三、2006年《考纲》变化解读
  1.增加的考点:(1)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2)增加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
  2.删除的考点:(1)烃及烃的衍生物结合同系物原理加以应用。(2)有机物的缩聚反应。
  3.考试要求等变化:(1)新能源的开发由了解变为初步了解。(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掌握变为理解。
  4.题型示例:理综《考试大纲》化学试题共40题,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换了11题。
  解读:化学学科增加的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考点,体现了高考较强的导向性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增加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是对考生常规性的考查,这项能力也是作为高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的能力。
  考纲中,将新能源的开发由了解变为初步了解,另将两处考点的能力要求由掌握变为理解,都降低了能力要求,难度有所下降。将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如烃及烃的衍生物结合同系物原理加以应用、有机物的缩聚反应删除了,这符合高考的精神。
  在高考中,化学试题同样突出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离子反应、pH计算、盐的水解、重要的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等。以这些主干知识为载体,测试考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题型示例试题去掉原《考试大纲》中目前看来已经超纲或偏难、偏陈旧的试题,换上有新意的、来自2005年理综的全国卷、北京卷,江苏卷单科卷的试题。值得仔细研究和揣摩
  四、高三后期复习建议
  1.抓两纲学习,导向尺度搞准确。
  第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重点,精选习题,考练结合,以考为辅,培养能力。复习时应该吃透考试大纲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对删去的知识点,不管以往高考试题有多好,也应坚决删去!对降低要求的知识点要认真分析,把握练习尺度。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回归课本,淡化热点,不以热点知识代替教材组织教学;注意以点带面,以点带线,注重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训练时以基础题和中等题为主(注意引用高考题)。教师和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构建立体知识结构,不能以练代讲;在总结性复习的基础上注意结合考纲进一步落实课本重点知识;教师设计好针对性训练题,以中等难度的训练题为主,但应兼顾基础题。这里所指难度是综合意义上的难度,不是偏题和怪题。
  后段教学考和练的真正目的就是以试题为载体,重在查漏补缺;以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良好心态和解题速度为目标。一定要慎用外地材料(临近高考了,各地的仿真试题、模拟试题纷至沓来,看看哪一个都是好题,如果不考虑本校本班学生实际不加选择地抛给学生,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也会误导学生,备课组应把住数量和质量关,教师大量的功夫要下在精选习题上。每周一套微型训练题,一套适用性测试题,训练以交流试题和外地信息编制的一些查漏补缺微型试卷试题为主。(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