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地理复习 > 宇宙奥秘 > 文章正文

继续寻觅“外星人”

时间:2009-11-02 11:3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继续寻觅外星人  1992年,由美国宇航局出资组织了继续寻觅外星人的10年计划。他们将此计划命名为高分辨微波测量计划。1992年10月1

  继续寻觅外星人

  1992年,由美国宇航局出资组织了继续寻觅外星人的10年计划。他们将此计划命名为高分辨微波测量计划。1992年10月12日,宇航局的科学家们操纵两架超大功率射电望远镜,同时指向蛇夫星座中的两颗恒星,由此开始了对地外智慧生命的大搜索。该计划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恒星的搜索,使用设在阿雷西博的30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对距地球100光年以内的800颗恒星进行系统的观测;二是对整个宇宙进行检测,利用设在莫哈维大沙漠高德斯通的射电望远镜(口径42米)大面积检测1万兆赫以内的所有无线电信号。遗憾的是,此计划一年后因经费不足而终止了。

  自从1996年8月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陨石中有生命迹象以来,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探索热情不断高涨。1997年4月,美国宇航局公布了木星最大的卫星──木卫2详细的照片,科学家们认为,木卫2冰层下存在着水源和淤泥床,而这些物质正是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物质。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启动了一项名为极端生存条件下的生命研究计划。此计划通过研究地球黑暗的地层和冰层中的生态系统,为外星生命的存在提供证据。

  美国宇航局近年曾草拟了一项大胆的计划:在以后若干年内,向火星派出宇航员。据参加草拟该计划的科学家麦亨利透露,这是由于只派遣机器人(如探路者号携带的六轮火星探测车),还无法取得令人信服的证据。不过,机器人仍将打前阵,为派出火星宇航员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根据该项计划,一旦条件成熟,将在今后8年内派出8名左右的宇航员飞往火星,宇航员届时将对火星地层内部进行探测。麦亨利说,这样,关于火星上究竟有无生命的争论将很快有结论;即使在太阳系中找不到地外生命,我们还可以寻找第二个、第三个太阳系,进而发现类似地球的行星。

  要寻觅外星人,首先要找到适合智慧生命居住的地外行星。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行星上都能有生命存在,存在生命的行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行星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轨道,如果运行轨道是飘忽不定的或者是不规则的,那么行星的温度有时会升至沸点以上,有时又降低到零下几十度。第二,行星本身必须有足够的质量,这样才能保持住大气和大量的水(江河海水)。第三,行星距离它的恒星不能太近或太远,这样,它的温度才能使水保持在液态。

  除了太阳系之外,宇宙中究竟哪里还有适合智慧生命居住的地外行星呢?怎样才能够找到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呢?天文学家们认为,首先应排除那些不会有行星绕转的恒星,如双星或聚星,由于这些恒星周围复杂的引力环境,使它们不大可能存在稳定的行星系。

  太阳是一颗单个恒星,在它附近的恒星中,有一半以上也是单个的恒星。据有的科学家推测,在恒星世界中,对于质量分别为太阳质量的1/4、1/2、3/4、1倍、2倍和4倍的恒星,它们拥有的行星数量依次为16、13、11、9、6和1颗。由此可见,质量较小的恒星拥有较多的行星。科学家们认为,生命需要的是像太阳那样大小的恒星。

  早在1984年,美国天文学家用口径2.5米的望远镜发现,在绘架星座星周围存在的星云呈盘状,直径约为1000亿千米,推测它很可能是一个正在形成的行星系。1985年夏,美国有的科学家使用先进的红外点干涉技术观测一些恒星的运动,结果发现一颗名叫VB8A的恒星行迹可疑,研究者认为其伴星VB8B可能是一颗像木星大小的行星。1991年,又有天文学家发现一颗脉冲星周围有两颗行星,其公转周期分别为67天和98天。这两颗行星上会不会有生命存在呢?研究认为,由于脉冲星(即中子星)体积不大,属恒星演化晚期的天体,这种恒星的行星上是不可能有任何生命存在的。

  1995年10月6日,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两位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飞马座51周围发现有一颗行星作轨道运动。这颗行星的质量是木星质量的一半,轨道周期是4.23天。由于它的轨道周期很短,估计它到飞马座51星的距离为700万千米。由于此行星离恒星不远,恒星可将其表面加热到1000℃,飞马座51星距离地球约40光年。这是迄今探测到的数据比较明确的太阳系外的第一颗行星。(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