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东大建校伊始设立的电工学系。学院现有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东大建校伊始设立的电工学系。学院现有16个研究所、学院实验中心、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控制与决策》期刊编辑部。全院现有教职工36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7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其中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12人,博士生导师32人,教授48人,副教授87人。
学院现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技术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是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是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学科覆盖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嵌入式技术和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等4个教育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院同时承担二期985工程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2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有普通高等教育省级教学团队1个;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11个博士点,通信与信号系统等16个硕士点;设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6个本科专业。
自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类基金和科研项目1100余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450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专利47项。累计科研纯进款达到1.56亿元,年均增长33.9%;发表学术论文4800余篇,年均增长31.6%,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2000余篇;出版专著51部、教材100余部。
学院现有本科生3336人,研究生3310人,其中博士生515人。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等国家级、国际级比赛中共获得326项奖项;学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每年推荐、录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向外推荐的研究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些国内一流高校录取。
学院相继与美、英、德、法、日、澳、俄等二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2000年以来,相继聘请了47位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每年都邀请一批国外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出国开展合作交流、讲学或科研。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党委和学院自2000年以来连续11次被辽宁省高校工委、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和东北大学授予先进党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现在,信息学院全体师生正在继续秉承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奋斗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科素养的高级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